北朝帝业 第561节(第1页)
规模如此庞大的骑兵编制,自然也是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在于实力强大,五万多名骑兵将士放在任何的战场上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够牢牢掌握住战场上的主动权。
有弊的一方面则就是后勤压力实在太大了,之前高洋停顿于武乡、迟迟不能南下乌苏,就是因为后勤的压力无从解决。过于庞大的骑兵编制,也让齐军哪怕是本土作战,粮草给养的消耗也数倍于敌人,速战速决便是对他们最有利的方案。
段韶不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他所思虑较之众人要更深一层。据他所了解,李伯山是一个非常善于制造和抓住机会的统帅,与之为敌往往都需要尽量避免流露出过于急切、笃定的意图,否则便极有可能落入其人陷阱之中。
其人不可能没有意识到齐军急于决战的心情,但仍然一口应承下来,事出反常、必有所谋。骑兵大队若倾巢而出,反而不利于控制战斗的节奏。
但是眼下群情如此,段韶纵有什么忧虑也都不便再说,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唯有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多多观察并提防变数的发生。
尽管之前李伯山阵前所言给高洋心内带来了不小的出动,但在接下来的大战排兵布阵时,他还是选择以晋阳大将为其骨干。除了自领中军之外,段韶与贺拔仁分领左右,薛孤延这样的骁将也被安排为中军先锋,余众晋阳勋贵大将则各有职掌。
不过有一个人比较例外,那就是斛律光。之前其人本就是罪将受召而来,在军中并无职事的任命。之前因其曾与李伯山偶遇且与交战,让高洋对其颇为改观。不过这一次在阵前返回之后,不知是忽略了还是其他的原因,高洋也并没有召斛律光入帐议事。
当众将都在大帐中商讨军务时,斛律光只能在帐外等候。待到议事结束、诸将退出,他便连忙走上前去,有几名与之私交不浅的将领将军务商讨结果与人事安排向其略作讲述,当听到自己并未被安排进出战阵容中时,斛律光顿时难掩失望之色。
段韶和贺拔仁两路主将被皇帝留下继续面授机宜,到最后才告退出帐,仍然等候在外的斛律光见两人行出,忙不迭又迎上前,看了看默然疾行的段韶后,他便径直走向贺拔仁,入前小声说道:“太傅能否将末将引入部中、以充阵实?”
贺拔仁与斛律金也是交情深厚的老战友,听到斛律光的恳求之后,他略作沉吟才说道:“以明月之忠勇才干,大战在即不应闲置。只不过……来日交战,贼若一触即破,明月出战与否也无甚区别。但若贼势顽固,不能一鼓破之,我再向陛下进言,加你重用!”
“多谢太傅关照。”
斛律光听到这话后,便也只能垂首应声道。
浴血铜鞮
法,看起来就让人感觉乱七八糟,像是顽童掘土游戏,不像是阵线严整的营防战线。这大概是因为魏军客军作战,并没有太多随军的工兵役夫,只能因陋就简的草草将就。
同样率众于阵中激战的齐将綦连猛也察觉到对面魏军的防事构建颇为简陋,未必能够承受得住大军猛烈的冲击,如若能有足够的骑兵将士一起向着敌阵发起迅猛的冲击,可能在真正的中军决战之前便能提前抢占下敌军这一侧翼阵地,从而形成包抄围攻的局面。
“速速召集营中余部人马,全都出营冲击敌阵!”
心中生出这一念头后,綦连猛便暂且脱战后退,向着部将大声喝令道。
部将闻言后却是面露难色道:“可是、可是平原大王有令,必须午前将营垒阵线设置起来。如果倾营出战,怕是不及……”
“蠢物!为战形势瞬息万变,正当随机应变,岂可一味因循故计!”
綦连猛听到这话后顿时瞪眼呵斥道,随着脱离了前线的战斗,他的视野所见更加全面,所见到敌军于此间兵势并不算雄壮,怕是还没有他所率领的左部前军一万五千步骑数量多,如果只是痴守筑营,无疑是会贻误战机。
部将闻言后不敢再多说什么,当即便归营喝令暂停攻势,并将营中其他甲卒召集起来,又引出足足五千精骑。
而随着这五千精骑投入战场中,战场上的齐军数量顿时达到了八千余众,原本还相持不下的形势顿时便发生了明显的倾斜,一直在河线左右摇摆的战圈顿时便被向北推进几十丈有余,齐军大队精骑直接涉水而过,于铜鞮水北面列成战阵。
綦连猛眼见增兵效果如此立竿见影,心内自然也是激动不已,当即便摆手喝令向前方冲杀,不给敌军整顿部伍、反杀回来的机会。
随着齐军万马奔腾的发起冲锋,更给人以势不可挡的震撼,对面魏军将士们也多有变色,就连之前还率部于阵奋勇杀敌的高琳眼见到敌我实力差距如此悬殊,一时间也都脸色微白、口干舌燥,尽管早有应战定计,这会儿也变得有些信心不足起来。
足足近万敌骑发起冲锋,远不是寻常阵仗能够抵挡,所以高琳便也直接引部向着本阵撤离。而据此里许之外的魏军右路本阵当中将士们也都肉眼可见的面露紧张之色,主将还未及下令,分布在阵线外的将士们便纷纷向着内里撤离。
“冲!不要给贼喘息之机。”
身在冲锋途中,綦连猛见到敌军仓皇后撤,就连许多运载给养的兵车都被抛在原地,越发觉得自己所计无错,口中高呼的同时,自己也在打马奋进,要一举将此敌阵给彻底冲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