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03节(第2页)
硬的怕横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当然谁也不愿意做个出头鸟,贸然将李泰的敌视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来。所以对于他所提出来一些不甚过分的要求,也都尽量给予满足。
诸如着令境内众豪强大族各自呈报其部曲乡势的准确情况,若是在平时,大家自然不鸟这些。这本就是荫庇的部曲人口,怎么可能乖乖把家底晾出来给别人看。
可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大家也都普遍的不想硬触这个霉头,更何况本也不是官府所组织的正规扩户编户,稍作交底洗清自己的嫌疑,省得再增添别的麻烦。
当然,若境中所有豪强全都心存默契、统一态度的不肯听从这一命令,李泰也不会真的与群众为敌,干笑两声、自罚三杯,就当没这么一回事。
但这当然也是不可能的,这些豪强们若真能捐弃彼此成见的紧密抱团,早就他妈的划地称王了,也不需要外人入此指手画脚。
只要有人先行一步做出表率,那这样一个假象中的乡土联盟就不存在。
对于乡情乡势打拉的各种操作,李泰不要太熟悉,凡所肯于自曝家底的人家,那必然是心里无鬼的德义之族,是保障风土教化、维持境域安全的乡里中坚力量,在今平叛大军尚未归镇的情况下,便要仰仗这些乡土力量来保护境内安全的。
故而李泰直将光明寺中没收的一部分物资拿取出来,分别送给那些配合调查的豪强人家,邀请他们率领乡曲帮助自己维持境内治安秩序。
等到这些乡曲部伍聚集起来,那李泰可就不是单纯的作态恫吓了,他是真的具有了摧垮乡情秩序的能力。而之前各凭自愿申报部曲的命令,则就需要不打折扣的执行。谁要不肯主动上报,老子带人进他家里亲自查数!
这些乡势详情,是独孤信入镇几年都难以掌握到的,却被李泰给轻松拿到了。拥有了这些底层数据,就等于掌握了此间乡势秩序的密码,接下来无论进行怎样的操作都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更可观的效果。
至于郡内那些光明寺之外的沙门力量,李泰暂时倒是不打算再继续下手了。
一则光明寺收获实在是太丰厚,想要将之彻底的消化下来,仍然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就算进一步扩大打击范围,短期内也难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贪多嚼不烂。
二则陇右如今民风整体上仍是崇佛,就算李泰将天水郡中所有沙门力量一扫而空,其他地方的沙门势力也会想方设法的渗透进来,难免就会牵制他大量的精力。
李泰之所以如此急于整顿此边的乡土势力,是因为心中很清楚随着凉州之战结束、陇右在西魏的版图中经济职能远远超越了军事职能。
特别是接下来东魏一系列变故给西魏带来了大量的战略转机,使得陇右在西魏整体的战略规划中地位骤降。无论是地处青海的吐谷浑还是即将取代柔然的突厥,暂时都未强大到能在陇右造成多大的威胁。
除了在攻略汉中以及更进一步的蜀中时,陇右在地缘上还具有一定的存在感,接下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被边缘化的一个处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陇右并不重要了,关陇本为一体,没有陇右的控制权,关中就谈不上局势平稳,这一点中唐时期的君臣们是深有体会。
而且随着丝路贸易的复苏,陇右商贸所带来的造血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蜀中、江陵能够在被纳入西魏版图后,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同关中产业环境融为一体、彼此互补,陇右商贸所促进的跨地域物资交流也是功不可没。
商贸复兴所带来的利益,对此边各方势力而言都是一个新的增长领域,并没有什么先行一步的行业大佬。换言之大家在这一个领域都处于一种公平竞争的状态,谁如果能够抢先一步构建起群众认可的商贸秩序,那谁就会是新大佬。
李泰搞这一系列的动作,根本目的当然是为了扩大自己在陇右的势力,但仅仅只是有摧毁而无建设,当然也就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影响力。就算折腾的大家都敬他畏他,可人一走茶就凉,也是屁用都没有。
所以他在借着追查凶徒为理由、掌握了大量乡土势力后,接着便提出了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在天水建立一个特大的仓储物流集散中心,以及区域内最大的商贸市场。
当然具体的名目肯定不是这样,是要以迎接凯旋大军为名义,于渭水近畔兴造一座特大的城池。
虽然工程是用州府的名义进行立项,但只是为了接下来融资与运作起来更具有说服力,但具体各个程序中李泰都不打算让官府涉入太深。
首先这座新城的用地是光明寺的,初期投入的资金也来自光明寺所获取的财货,使用的人工则主要由万佛堂等郡内一些寺庙筹措提供。他们之所以这样听话,一是因为李泰的高抬贵手,二就是昙静法师所让出的那个当郡都维那官职的诱惑。
人力物力就位,工程立刻便开始动工,而且进展迅猛,很快便初具框架雏形。李泰还给这座物流城拟定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四方城”,寓意纳四方财货,昌盛兴隆。
眼下的李泰财大气粗,哪怕独力承担也负担得起这座城池的花费,但他却需要地域之内其他人事资源的配合,才能建立起一整套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仓储、物流和商贸体系,便需要引入合伙人。
这第一批的合伙人自然是那些率先向他投诚靠拢的地方豪族们,他们需要给物流城提供安保护卫。再然后就是同光明寺有利益往来的豪族,李泰通过一对一的交谈,说服他们将寺庙分红权转换为四方城的股份,通过对四方城的日常维护来获得分红。
官府也是一股不容忽略的势力,眼下秦州还是他们翁婿说了算,但不久之后可能就要变天。
故而四方城必须要找到一个同官府之间相处融洽的一个方案,才能确保即便陇右变了天,接替独孤信的人也能接受四方城的存在,并出于利益诉求而不敢轻易干涉其运作。
李泰所设想的方案,是由四方城在日常运作中替过往商旅代缴一部分埭程和市税,如此一来过往商旅能得实惠,也乐得行经秦州这条商路,官府不需要增加行政成本,也能获得新的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