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03节(第1页)
但有了昙静法师的配合,他将寺庙封锁起来就顺利得多,寺奴农户们被分批遣散到各自村邑中去,寺中的僧人们则被安置在寺内不同的院舍中,僧兵们也都被解除了武装,一并被拘押起来。
同时李泰还以调查内奸为名,着员将寺中的人地并诸资产籍簿一并收缴起来,尽管遭劫的乃是光明寺,但李泰这一系列的行为却是将光明寺上下当作了贼寇在对待。
昙静法师本也不是愚蠢之人,只是一系列猝不及防的变故发生让他一时之间丧失了对情势的准确认知和判断,当看到李泰这一系列的操作后,心里便也不免隐有所悟。
但如今整座寺庙包括他自己的人身自由都已经被李泰控制住,再有什么觉悟也已经是悔之晚矣,眼见李泰在他面前堂而皇之的翻阅寺中各种计簿,昙静法师便忍不住涩声说道:“老僧居此十数载并非虚度,不计辛苦忧劳的造成这一座浩大寺业,使君若想一朝倾覆,怕也极难吧?使君胆大欺天,真以为可以瞒得过所有人的耳目?”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先合上了计簿,走到昙静法师面前,望着这老僧叹息道:“这偌大寺业,我自不打算倾覆,要了结的只是法师一人。
万佛堂、武都庵并其他寺刹长老僧长们,可是很愿意在人前杀灭法师的佛性和积望。如今的法师可真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得势当年但能容人一线,今日此时尚可从容三分。
我并不想对法师赶尽杀绝,所以有什么言行掩饰不够周全的地方,希望法师能为我周全。身败名裂又或全身而退,皆听法师自决。”
昙静法师听到这话后又忍不住的长叹一声,神情萧索道:“使君转念之间风涌雷动,指掌之内人事翻转,老僧恨不能及,虽败犹荣,半生积累合当奉送使君,敬乞饶恕……”
“法师不必妄自菲薄,我夺你此间寺业,但却另有别处待你。”
李泰是比较欣赏这老和尚的手段和经验,故而并不打算将其置于死地,而是希望他能入自己门下继续发光发热,为他陕北的刘师佛大寺规划一个发展方针。
网中大鳄
这个五月对秦州百姓而言可谓是非常的不平静,首先是李泰这个州府留守同光明寺僧众们联合造势,人尽皆知将要盛造佛礼,群众们对此也都期待不已。
好不容易五月中旬凉州捷报传来,总算将人们的关注度拉回到正经的事情上来。
但是这个消息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广泛传播开,另一件更加劲爆的事情顿时又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那就是光明寺这境内首屈一指的大寺名刹竟然遭到了强盗洗劫!
一时间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时光尽被这话题占据,哪怕没有时间,田间地头费力劳作的农人们也得念叨几句,究竟是何方暴徒竟然敢如此亵渎佛门重地?
普通百姓们或是激愤不已,但还止于吃瓜八卦,实际的生活倒也并不因此受到多大影响。但是一些稍具乡资势力的境中豪强和那些同样不乏信徒的寺庙们,因此而生出的感想可就复杂得多了。
光明寺乃是郡里沙门中的龙头企业,寺主昙静法师更是当郡都维那、全郡僧徒的龙头老大,而李泰则是州府留守当中官职最为显赫者,言其可以代表整个秦州官方都不为过。
所以那一股劫掠光明寺的强盗们,可以说是凭其一己之力得罪了沙门和官府两股最为强大的力量。因此那些土豪和僧侣们也都充满好奇,究竟是什么人如此胆大包天?
但在好奇之余,他们也不免会各自暗生忐忑,担心这当事双方会不会因此而有什么过激的举动。毕竟他们各自都掌握着颇为可观的能量,一旦失控暴走,一定会给境内秩序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害。
因此许多人在得知此事后,便都对此保持着密切的关注,须臾不敢走神。
但这些人所谓的密切关注,终究还是落后于李泰的行动。当他们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李泰早已经在
纳四方财
州府直堂中,李允信阔步行入,抬臂禀告道:“使君,诸县各家乡义已经派遣子弟乡勇陆续抵达防城,末将依令将他们分置防城内外。”
李泰接过那已经率领乡曲抵达州城的郡中豪强名单略作浏览,便满意的点点头,并又对李允信说道:“西征大军尚需短日才可归镇,境中却有贼踪出没难追,便需仰仗这些乡曲义士们守卫一方安宁。一定要以仁义之心接洽群众,饮食耗用足给,不可一味威令慑众,使人不敢近我。”
李允信闻言后连忙点头应是,如今的他早不是陇右豪强当中不甚起眼的一员,扯着李泰这面大旗代其行使防城大都督的职权,凡所郡中受召而来的乡曲们全都受其节制,可谓是大权在握,越发有感这爷爷认的可是真的值,比李贤那个大叔给力多了。
但其实岂止是李贤,哪怕独孤信这个真正的秦州刺史,在如今的州境内,怕是都不比李泰更具威慑力。独孤信势位虽高,但做事总还需要讲规矩,总不可无罪而诛。
但这段时期的李泰,却是让人担心他会不会失控暴走,在境内掀起什么腥风血雨。毕竟他要盛造佛礼为父祈福的消息已经是人尽皆知,结果为其筹备佛礼的寺庙却遭到了洗劫,在公他是州府留守,在私他则是思念父亲的孝子,无论如何那都是一定要追查到底的!
当然,如果他没有相匹配的能力,即便是再怎么愤怒也只会沦为一个笑柄,如果敢将打击面扩大到境中所有豪强势力,必然也会遭到群众的抵触。
毕竟陇右适乱多年,群众眼界也更现实,单纯的官爵名位是难以震慑到他们的,必须得配合真正人强马壮的力量。
不过凉州叛乱被平定的消息传播开后,秦州官府的震慑力自然是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再加上李泰也有取巧,还有一个为了孝义能够突破规矩的理由,咄咄逼人的态度让人觉得他随时有可能将心底戾气爆发出来。
硬的怕横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当然谁也不愿意做个出头鸟,贸然将李泰的敌视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来。所以对于他所提出来一些不甚过分的要求,也都尽量给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