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1页)
李化龙拿着地图,倾听着杨兆龙说着他的‘功绩’,越听眉头皱得越厉害,终于忍不住问道:“陈帅难道不是让阁下至此探明土地搜寻矿山,杨来湾似乎并未做这件事?” “你在这待上两年就明白了。” 杨兆龙并不像他哥哥那样容易动怒,起先面上还挂着微笑,但随后笑容便消失不见,张开手臂似乎环绕这片天地,道:“这是一块不毛之地,种什么死什么,比国朝任何一块土地都要贫瘠,土人连衣服也不穿、什么都不会,牲畜都愚蠢至极,你见过敢一个人冲击军阵的么?那见过一只畜生敢冲击军阵的么?这的大兔子就敢。” “前些时候土人给我搬来一块永乐年的寿星石雕,不是商贾就是三宝公来了又走,姐夫非说这有铁矿,那太虚无缥缈,这现在都成流放地了,不是都掌叛军两广流匪,一个个送到这我还要管他们吃喝,能让他们安填饱肚子就费尽力气了,探铁矿……你来吧。” 说着,二人已经走至港口,杨兆龙看着岸边停靠的舰队,回头对李化龙报以微笑,道:“我要去带着舰队环岛了!”第七十七章年贡 东非沿海,杨策的进攻计划失败了。 “也不能说败,属下确实向那艘船轰了一阵,七门炮有三颗炮弹打进艉楼,可能把他们的舵杆打断了。” 晚风吹在西大城的海岸沙滩上,林凤穿着素绸单衣眯起狭长的眼向东眺望,黑夜里东面的高山像巨人笼罩在阴影中,他点头道:“舵杆断了,那怎么没把那艘船带回来?” “那船便是不动,一艘飞鲨也无法抢下,船上至少三十门火炮,上层舷板全是打一斤弹的佛朗机回旋炮,能从船中段向后射击,下层甲板为重炮,在岸边船壳上卸下的炮弹有三斤半,船尾还有一门射石重炮,打二十斤巨石弹,只一下就把船壳砸裂。” 劫后余生的杨策小臂缠着一圈白布,伤口不深,是在混乱的炮战中被自己手下不知道哪个海盗的兵器划的,当时他都没有感觉,直到百户号离开交战区域才有感觉。 他轻轻摇头道:“我们的火炮无法打透它的船壳,用来伤人又数量不足,只能借船速离开,我一直以为只有西夷才有装备重炮的战船。” 在海军讲武堂的教材中,葡萄牙人的海军与战船很弱,倒是陆军战术不错,杨策根本没有想到那艘大船有那么多火炮,仅仅交战片刻就让他感到不可力敌,要不是早先的放出一轮炮弹将敌船舵杆打断不能转向,恐怕他就回不来了。 “双层克,叫克什么?克拉克?船速仅比飞鲨稍慢,三十门火炮,上层佛朗机下层重炮,听起来比南洋千料鲨船还厉害些,可惜不知道能载多少兵。” 似乎身上穿的素色绸袍让林凤很不自在,杨策看到月光下林凤一次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整理衣袍,缓缓走着不知在想些什么,半晌才听他轻笑一声,道:“初来乍到,就得罪两个国家,有意思。” “嗯?” 杨策快走两步跟上林凤问道:“两个国家?” “嗯,两个,你们出海后,儋王与琼王在最西边发现有一座葡人早年修建的小炮楼与栈桥,里面驻扎几十个你口中的阿拉伯的胡人,一直在说什么素蛋素蛋的,被打死了,我觉得这座岛可能是西北天方等国的土地。”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我们的船探明了周围情况,比你早先回来的船队说北边应该也是西域胡人叫什么鲁密国的土地,大得很啊。我们这是一座大岛三个小岛,还有两个能修筑炮楼的大海石,岛上都像大漠,耕地很少养不活我们。” “但这守着红海,北有鲁密国,南有葡夷,一旦航线清楚还能抄掠印度诸国,真是个好地方,就是海港不深,造不得大船。” 林阿凤看上去似乎并没有把同时得罪这片海域两大霸主放在心上,转而问道:“木骨都束如何?” “属下并未靠岸就同葡夷发生争斗,看起来很繁荣,此次还带回一个阿拉伯商贾,我准备让他充当通译,对了,说到耕地,木骨都束以北似乎都是大漠,但以南就都是林地了,大王可在那边定都。” “葡夷虽在沿岸有几处商站,但都并非其本国城市更非重镇,击退他们,好过在岛上腹背受敌。” 林凤转头看了一眼年轻的杨策,问道:“怕了?” “大西城不会是都城,至少不会是我的都城,船才是我的都城,他们找不到我们。”林阿凤脸上没有笑容,但神态轻松肆意,看上去并不把已进入交战状态的鲁密国与葡萄牙放在心上,只是将话题转开道:“我穿这绸袍,是不是有点别扭?” 杨策并不觉得别扭,只是他没见过林阿凤穿绸袍,在过去林阿凤时常穿锁甲、扎甲,铠甲总是随掠夺变幻,但一成不变的是甲下的布衣麻衫与那只破斗笠。 突然穿上绸袍,别人不觉得别扭,但林阿凤自己却很别扭。 不等杨策说什么,林阿凤已经自顾自地说道:“你们的陈帅是有识之士,我看过他的书,说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称王从一开始就不是个好主意。” “称王是为了留人,现在人是留住了,但他们失去了进取心,整天琢磨着定都、仪仗、服制,琐碎而无用,此时此刻,有人要和我们打,是好事。” 对海盗王来说,权力的本质是服从,没人服从,穿上龙袍也不是皇帝,有人服从,布衣足履照样能威行四海。 此时此刻,他需要一场胜利。 “带着你的通译到木骨都束去,多批次地把所有布匹瓷器换成铁,最好能直接买一批铳炮甲胄,还有木料与火药,岛上顶着鸡冠流血的树不能造船,我们只有七十七艘大船,需要造上百条用于游斗放火的小船。” 准备似乎永远不充分,林阿凤指着夜幕下发黑的海岸线道:“七十多艘大船只有不到二百门炮,不论和谁打起来都会吃亏。” “至少要再购置百门火炮,以解燃眉之急,剩下的我们可以自己造,虽然造不出镇朔将军那样耐用的炮,但像那种形制的铁炮却能造出来。” 杨策总算听明白了,林阿凤并不是战争狂人,他也不太希望和葡萄牙、奥斯曼同时开战,事实上他们的所作所为也称不上和两个国家开战,无非是海上一点争斗罢了,即使对方发兵来攻打他们,也只不过会是小股船队,说实话,对拥有数千水手七十多条大船的西大城而言,除非数以万计的军队,否则他们谁都不怕。 只不过林阿凤需要立一个强大、可怕的靶子,以此来让海盗害怕,集中自己的权力。 至于这权力究竟能集中多久,他没想过,或想了也不在乎。 他的生活本就如履薄冰。 “明年,这、这、还有那,岛上会有三个造小船的船坞,一个专门用来铸炮的炮厂。我给你五条船,去来往于木骨都束,把货卖出去,并与他们建立长久的贸易关系,他们最好愿意。” 如果不愿意,杨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所有船会在今后两个月离开岛上,劫掠通航此处最大的船队,我们正需要一座城池立威,这片海域所有通航船舰、所有城池,都要向我等缴纳贡金,一年,一次。”第七十八章利马 南亚墨利加,秘鲁,利马。 四十五年前,西班牙海盗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船队入侵,在交给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的口信中,他这样说着:“请转告贵国君主,欢迎他大驾光临。至于何时来和怎样来,都可以按照他的意思办。不管他以什么方式来,我都会把他当朋友和兄弟接待。我求他快来,因为我渴望和他见面。他将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或侮辱。” 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会面中佛朗西斯科皮萨罗用突然袭击的方式俘虏了印加国王,并勒索一屋子黄金与两屋子白银的赎金。 事情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印加人真的交出一屋子黄金与两屋子白银。 勒索到大量财宝后,弗朗西斯科皮萨罗背信弃义地用绞刑将其处死,在印加国王死前的几个月里,西班牙人从巴拿马召集援军,真正的战争在国王阿塔瓦尔帕死后打响,但当时印加人已无力回天,庞大的帝国宣告灭亡。 如今,西班牙人在利马设立总督区,管辖着周围一切土地,尽管依然保留萨帕·印加的称号,但此后历代萨帕都只是西班牙人的傀儡。 在利马港口,三艘与西式大船不同的大船正缓缓起航,在由黑红为主体的船壳上,左右两侧分别有一颗像鱼眼般的印记,三艘明船与停靠在港口的西班牙战舰相比并不算大,甚至就算武装商船都比它们大些,船上立着双桅硬帆,缓慢地升起到相对不高的位置,向西北方向缓缓起航。 三艘福船左右,是唐胡安为明朝使者准备,由两艘大盖伦、四艘小盖伦组成的护航舰队,这艘舰队在海上有不可匹敌的震慑力。 耶稣会传教士何塞德阿科斯塔身形盖在神色的教士大袍中,深深地看了一眼渐行渐远异域风格的舰队,扣上兜帽带着侍从自港口聚集的人群中缓缓离开。 “滚回去干活吧,你们这些肮脏的米塔!狂欢结束了!” 一队不论男女的印第安人身上衣袍被扒光,脚踝被拴上绳索,由一个西班牙士兵带着四个披链甲衫的印加混血儿带领下离开港口,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聚集在港口的印加人并不多,这里更多的是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甚至还有到这里讨生活的意大利人和法兰西人。 在这座象征着欧洲富贵之源的城市里,唯独没有英格兰人。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与国王菲利浦的矛盾已经激化,英格兰人只会躲在海上策划一次又一次对他们船队的袭击,正如秘鲁总督区胎死腹中的袭击明船队的计划一样。 “这年月真是难熬,对吧?” 神父阿科斯塔用厌恶的目光看向那几个押送印加奴隶的士兵,向身旁的修士低声说着。 在半个时辰之前,少数印加人被披上奢侈布料的衣物,被加入到明国使节的送行队伍中,因为在利马的宴会上,耀武扬威的明国人无礼地说出看腻了西夷面孔,为此他们不但准备出两个不用施行米塔制的酋长陪酒,还从奴隶中选出一批人洗净了穿上衣服,只求把这些无礼的明国人弄走。 米塔制度是西班牙人为接受统治的印第安人量身定做的徭役制度,每个村落除酋长子女与病残者外,所有成年男子必须执行,每年按七抽一的比例执行四个月的强制徭役,从事殖民者指派的劳役。 他们绝大多数被派往矿山,种植业园、铺路建房、搬运货物也是有必要的。 这个时代,从这块大地经历的苦难中,流出的血液是白银、肢解的骨肉是黄金,巨量财富加入世界流通的贸易之中,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受到这份财富的冲击,何况西班牙人。 明智的修士们已经意识到,他们的意识形态正受到挑战,在对征服印第安人持伦理道德立场的萨拉曼卡学派出现并走向高峰的时间里,耶稣会已取代多明我会成为天主教第一教派,政治危机与宗教危机同时爆发。 西班牙人的良知在拷问着自己:战争公正吗?印第安人应当得到补偿吗? 尤其在今年初,他们在墨西哥沿岸设立的所有据点被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一扫而空,教士们也不禁扪心自问:福音化的手段失败了吗? 还有西班牙国内及秘鲁总督区为对抗与明国不公正的条约甚嚣尘上而的战争派,他们在各个阶层试图鼓动对明国发起一次完全的征服战争,以抵消他们的挫败感与危机。 关岛之战给西班牙人带来的后果太过惨烈,狭小作战范围内大量军队集结并发生密集而高烈度的战斗,言语不通与巨大矛盾使那次战事成为歼灭战,尽管那场战斗中仅有不到六千名西班牙人参战,却给秘鲁总督区几乎每个殖民者家庭都失去了一个甚至更多亲人。 超过两千个失去父亲的孤儿,无所事事地游荡在各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让每一寸土地都显得那么触目惊心。 或许生活在马德里的贵族不用看到这样的情况,使他们能够与明国签订议和条约,但在执行战争的秘鲁总督区,好斗的西班牙征服者则没那么容易忘记战争带给他们的耻辱。 人们陷入了巨大挫败带来的偏激之中,在同一个国家的人群当中,居然会泾渭分明地划出两派。 一边是上至国王下至人民举国筹备一场新的战争,在由国中漂洋过海传回的书信中,主的森林被砍伐殆尽,用来制作国王远征的东方的庞大舰队。 可另一方面,以伦理、道德、自然法与人权为中心的萨拉曼卡学派迎来新的春天,自关岛之战后,越来越多的修士认同他们的学说,即所有人类都拥有共同的本质,他们也都拥有共同的权利,例如自由的权利。 甚至主张‘人民’本身是神授主权的媒介,只是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权力才流到了君王手中,当君王是不正义的,‘人民’可以违抗甚至推翻他。 西方没有陈胜吴广,自然也没有扎根在东亚血脉中对抗暴政的民主之魂。 但此时此刻,另一种不同的民主如野草般在这片大地上疯长,终有一天会成为吞噬一切的熊熊烈火。 神父阿科斯塔就是这个学派的一员,他低声对同伴道:“走吧,修士们的全体大会要开始了。”第七十九章会议 万历四年冬,秘鲁总督区第一次修士全体理事会在里马克河岸的利马城中武器广场中央的圣多明各教堂举行。 为召集这次会议,神父阿科斯塔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筹备,以秘鲁为中心,召集美洲各地传教士至利马城中。 并不是每个传教士都买阿科斯塔的帐,不过当戴着修士长袍的阿科斯塔立在武器广场教堂门口的回廊下迎接来自各地的修士时,他久经风霜的脸上依然露出欣慰。 “事情比我想象中容易的多,人们至此虽然未必是对印第安人感兴趣,但他们还是来了。” 不仅仅各地传教的修士,还有此时身处利马的贵族、船长甚至信仰天主教的雇佣军修士,自港口摩肩接踵的人们穿梭于低矮的房尾、狭窄的街道,汇聚于双塔大教堂门口,在精美的祭坛前祭拜美洲第一圣徒圣罗莎的遗骨。 是明国使者的到来让这座城市吸引了更多来自各地的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对阿科斯塔神父想要议论的,也就是关于印第安人是否可以拥有人权、财产权、生存权的问题漠不关心,他们更多是冲着阿科斯塔这个人来的。 美洲的西班牙开拓者们人人皆知,于秘鲁传教三年的阿科斯塔有非凡的求知欲,尽管总想着给印第安人以公平、平等的人的地位让他显得极为幼稚,但他对明国的事务却比旁人了解的更多,人们到这来参加他的理事会,更多是为了这个——议论关于明国的事。 其实没有‘印第安人’这个词,因为‘印第安人’与‘印度人’是一个词,所以到二十一世纪美国用的词是‘美洲原住民’来指‘印第安人’,所谓的‘印第安人’不过是中文对‘Indian’的音译罢了。 因为哥伦布的错误观念,自他拿着西班牙国王至中国大汗书向西航行,将拉丁美洲群岛命名为西印度群岛,并把当地人称作‘印度人’,然后流传开来。 当穿戴各色服饰的信徒自七纵十三横的石板路进入教堂一一入座,阿科斯塔神父跟着走上祭坛,虔诚地念出几句经文作为开场白,扫视台下各个面孔的信徒,掀开兜帽道:“感谢诸位一同至此礼拜,相信诸位都已知道,在墨西哥西部沿海设立的据点,在前些时候已被北方的印第安人扫荡一空。” “他们掠夺教堂、焚烧港口,杀死据点中所有士兵。” “在东部登陆的法兰西人也被名叫易洛魁人的棕种土人击败。” 法国人只比西班牙人登陆美洲晚一点,他们第一个探险家维拉萨诺在五十年前在加勒比海同土著人战斗失败被吃掉。 他们的运气比西班牙人差了不止一点,五十年后依然没能在北美洲东部沿岸建立任何永久据点,往往建立不了几年就被原住民扫荡而空。 这并非是因为法兰西人的殖民队太弱小,西班牙人在北美洲的遭遇也是一样,在数十年中西班牙人于墨西哥建立的据点也经常会被扫荡一空,北美土著的战斗力远高于南美洲的兄弟。 “每个人都很清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发现,人类有很多不同的种族,他们的人口数量、发展情况、工艺技术、语言、习俗、组织构成和信仰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野蛮人早就超越了野蛮状态。” 教堂中列座的西班牙人发出心高气傲的嘘声,即使在庄重的教堂中,这些种植园主、雇佣军首领也没有那么虔诚,根深蒂固的人种优越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人们高声发笑:“那他们也是野蛮人!” “是的,他们是野蛮人,野蛮人会胜利一时,但不会一直胜利。” 即使是阿科斯塔在这一点上也不能免俗,他符合着笑了两声,随后道:“面对如此多样以及在文化的水平和性质方面完全不同的人们,我们既不能将其分门别类,也不能以同一种思路去理解以及和他们进行主体间的沟通和交涉;因此,为了接近他们,和他们打交道、给他们讲道理以及使他们皈依天主教,应该详细阐述和选择对基督徒进行精神指导的不同方法。” 传教是一种神奇的手段,能在和平中化敌为我,更能协助他们的统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来不能拆开看,这个时代的欧洲人深谙此道。 “在长时间的仔细研究之后,我发觉,无论有多少不同类型的教区和种族,这些野蛮人都可以像以下这样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在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事实上所有的印第安人都适用这种划分办法。” “第一个等级是由那些尚未远离人类的真实理性和实践的人们组成的。他们首先有着由政府统治的稳定王国,有国家颁布的法律,坚固的城池,有声望的行政长官,繁荣和组织完善的贸易,以及比任何其他东西都重要的,文字的频繁使用。因为除非这些人是有文化有知识的,或者首先是具有政治组织的,否则在他们那里就不可能找到文字遗产或是书籍。” “明国人似乎应该首先归入这一等级,因为我见过他们的文字,那和叙利亚人的文字很相似;由于大量的书籍、杰出的学校、法律及官员们的威信,和富丽堂皇的国家历史建筑物,他们被誊为创造出了高度的文化。其次是日本人……” “这些人,虽然他们事实上是野蛮未开化的,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和其实理性及自然法有着差异,因而必须像早期的希腊罗马人受到耶稣的十二使徒召唤那样接受福音的拯救。由于他们具有显著的能力和人类智慧,我们必须通过他们在上帝帮助下的自我思考来把他们争取过来,使他们皈依天主教。” “如果我们坚持用武力和强权去使他们归顺于基督的话,只会使他们彻底远离基督教的行为准则。” “在人们对与明国开战的看法是极其荒谬的,我不认为对中国之战是合法或公正的。”而稍后又说:“在那里政府和人才都如此之多,而且还有工业和财富,无数人民的力量以及坚固的城防等等,一场战争必定会对导致最严重的破坏以及对于基督徒的可怕的诽谤和诋毁。” 当台下议论纷纷时,他高声说道:“现在就事件本身来看,我无法接受这场战争的合法性,也不能对由于这场战争而造成的无数损失引起的任何事情负责!明国、日本的战争问题是不一样的,与美洲战争有高度区别!”第八十章剿匪 万历五年转眼即至,北洋军府的梅花开了。 远在大洋彼岸,耶稣会对明国战争的议论,作为西班牙人认识野蛮人中首屈一指的最野蛮者,陈沐并不知道对方关于统治他们手段上的议论,但他的目光聚焦之处,也与耶稣会有关。 “北洋军府不错。” 校场上,与陈沐并马缓行的是南洋军府的都督陈璘,半年多没见,陈璘的胡子更长,缓缓踱马看着骑兵校场上一排排缓缓踱步齐平行进的骑兵,扬鞭道:“那些木头一样的马军在做什么,你练的骑兵?” 马队列成四个五排方阵,每阵由一个总旗的骑兵组成,总旗与副官出列分在前后,每列一小旗,宣讲、旗副、旗官分别于一列骑兵的队首、队末、队中,各自持旗并戴不同旗号的盔枪,队中还有带着骑兵小鼓的鼓手,跟着鼓点在草地上持兵器缓缓列队策行。 但阵势并不是绝对的四方阵,更像一个平行四边方阵,每列骑兵队首副旗官都向后错位。 他们的速度很慢,但队形严整……没有不严整的可能,在这样的队形下,每个普通骑兵前后左右必有一个军官跟着鼓点重复军令。 在他们行进方向的三百步里,每隔五十步便有教官带着武弁坐与案后,待骑兵经过时看着水漏记录着什么。 三百步外,是一排排端着木杆的人形靶,模拟出步兵阵的模样。 另一边的步兵校场上,步队与炮队正在进行协同训练,阵阵鸟铳放出的铳音中不时夹杂着野战炮轰出巨大的呼啸之音,枪阵的重重呐喊声里,另外数队骑兵围着步兵校场的跑道缓缓奔走。 随着陈璘的疑问出口,校场上列队而走的骑兵队中传出几声号令,行进中的骑兵队一排排提速、散开,骑兵依然保持稳定的阵形,前队斜指的长槊并未落下,后排在并马缺口中的部分持鸟铳的骑兵平端,在百步距离中随命令向前射击。 骑铳的数量并不多,在协同训练的两个百户马队中仅装备六十支骑铳,两次交替放响的也只有二十支而已。 当马队行出硝烟,鸟铳已被插进马臀囊,除前排持长槊的骑兵,后面已都换持马刀,在经过最后的提速后队形在数十步中渐渐散开,分为数个以长槊与旗枪引领的集群冲锋队,直至隔三五步挑飞、或就近撞开人形靶。 短暂混乱后,骑兵再次集结,变换横队向侧面兜击,三次变阵后继续向回策行。 “纪律训练,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才让战马不害怕铳炮的声音,但马儿还是惧怕拿着棍子的人形靶,实际作战时不论行进速度还是战局变换都要比训练中快很多,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操练。” “不过这样的训练是切实可行的。”陈沐与陈璘已经驻马在校场旁观看,他转头对陈璘抬起四根手指道:“借此次边将回京述职,我寻访了历任九边的各处将领与宣府讲武堂骑兵科讲官,在战场上骑兵对步兵大多数时候有优势,而骑兵对骑兵,则交战通常有四种可能。” “其一,根本没有互相冲锋,两支骑兵沙场相逢一方在冲锋中便已溃散,这是最常发生的情况,毕竟人不怕死马还怕呢,可一旦溃败便意味着会遭受敌军屠戮,早年九边在野战中对仗北虏便总会遇见这种情况,这是士气与纪律不足。” 陈璘率领过骑兵作战,不过在他所率领的骑兵作战中,通常不是马上作战,而是在平叛战事中骑马快速抵达预设战场,下马列阵对敌军形成合围。 因此听陈沐说起这些有非凡的兴趣,颔首问道:“另外三种呢?” “其二是双方都会停下,这在虏骑作战也时常发生,我军下马步射或驻马骑射,敌军往来驰射,战局到这样,我军除镇朔马将军部外通常都不能与北虏相持,不过片刻便要溃败。” “其三,两军散开错马厮杀,这在国朝骑兵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即使是北虏,也只在其小部纷争中会出现,兵力越少组织越强,厮杀中还能保持队形的通常只有虏骑小酋长与北疆一些将领的家丁才能做到,只有两军势均力敌时才会出现,通常有这样的机会都会变成第一种。” “至于最后一种,没有阵形直接厮杀到一处,我们的骑兵是很少会出现这种可能的,但虏骑与虏骑之间的混战却很容易出现,归结原因——我军骑兵的士气通常比之北虏更低,交战往往也会变成第一种可能。” 说起这些,陈沐无可奈何地撇撇嘴,道:“同等条件,对战中士气与纪律决定胜败,双方不算精锐,虏骑士气高昂纪律低下,我骑士气有所不如,纪律更为低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士气受待遇影响最大,纪律则受训练而来,长久以来人们专注步车,忽视骑兵训练,战场上马队沦为传信、探查的辅助兵,以至于开国马政如今都成了北方名吃。” 正逢骑兵操练完毕,骑手们解散后依然维持三五人的队形,牵着马或快或慢地走向营房,三个月的鸟铳手训练让他们将服从与军令深深记在脑中,校场上只留下少数在训练中不合格的被惩罚者与少数给自己增加训练的奋进之人。 陈沐则跨坐马上对陈璘一一介绍道:“河间马肉火烧、真定马肉汤、北京马肠,别说地方马政,就连我从口市高价购来的战马都被人三个月卖了四十六匹,活的死的,或者本来活着被故意养死的。” “还有这事?”陈璘瞪大眼睛,道:“那不得铳毙?” 陈沐脸上带着愠怒,深吸口气道:“不说这个了,兄长这次北上,南洋可有什么新鲜事,说来让兄弟开心开心。” “开心,就怕你开心不起来。”陈璘没有细究马政的事,北方的事他确实没陈沐熟悉,只是自马囊取出一封书信递给陈沐,道:“葡夷的果阿总督与濠镜修士卡内罗的书信,他们控诉海盗,你那个好手下林凤,几个月前把人家果阿港烧了,抢走壮丁、妇女、孩童数百。” “紧跟着又往北抢了几个港口,破城掠民,莫卧儿也向马六甲发去使节,想和南洋军府组成联合舰队肃清海盗共同管理航线。” 陈璘仔细看着陈沐的表情,想知道自己这个义兄弟在此次混乱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道:“西洋大臣殷养实派人到军府卫好几次,催促组建舰队剿匪给印度诸国一个交代,否则大明商贾不能在诸国靠港,贸易无从进行。” “南洋上下顾虑林凤是你一手提拔,一直拖着,现在就等你一句话,剿不剿?”第八十一章死间 衙门案头放着骑、炮、步、工、辎五兵种教官上交的最近训练考核的结果,三日前,北洋军府刚刚结束第一次以千户为单位的五兵联合操练,成绩谈不上好,三个千户被扣掉不等的薪俸。 一期北洋军在为期六个月的操练结束后五千六百员额中仅有二百三十余人能达到领到所有奖赏的成绩,近半数旗军在多项考核不达标的情况下连基本薪俸都领不到。 六月成军的目标并未达成,各军教官重新给出新的训练计划,并重新制定训练时长,设计为期三月更加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以使所有旗军都达到考核标准。 “此事高公是如何打算?” 陈璘背着手环顾北洋军府议事厅中的陈设,听见陈沐这么问,转头笑着取出一封书信,道:“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问,高公给你的信在这,他不让我说,只说让看看你们二人有没有想到一处去。” 陈沐愣了一下,接过书信缓缓看着,才刚看两行,眼睛便笑眯起来,道:“高公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