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653节(第1页)

“依令公所见,转机又何在呢?”

高浟听到这话后,又是一脸迷茫的询问道。太行山固然崎岖险峻,可以阻拦相当一部分敌军势力,可问题是他也不能一辈子窝在山野中,如同丧家之犬一般不断流窜。

赫连子悦还没来得及开口,在堂又有一名中年人说道:“依臣所见,当下西贼虽然势大,看似难抗,但也未必能够维持长久。贼首李伯山猖狂跋扈,凭其势大而目中无人,凶残暴虐,苛责加害关东名族,纵得猖獗一时,不久后必然民怨沸腾、诸方反叛!

臣之一族,便是例证。日前邺中群徒深遭东贼迫害,臣等逃亡至此,幸得至尊收留。臣之叔父则北去赵郡,往依乡亲。郡中乡亲几千家,跨县连邑,若往相依,据地而守,则贼除我亦难。而今诸方抗贼不屈者本非某等一路,贼亦需用兵各处、疲于奔命,待其兵势他转,我自雄大难除!”

开口发言这人名为李文师,出身赵郡李氏,之前在邺都为官。当西军进入邺都的时候,李文师与族人们也和其他邺中时流一起向西军投降。

可是随着定州事件发生之后,赵郡李氏顿时就变得尴尬起来,许多西军将士都叫喊着要对他们打杀报复,而唐皇当时也并没有对他们施加庇护,于是这些赵郡李氏族人见势不妙便纷纷外逃。

李文师与几名族人逃到邺南来投奔高浟,但也有族人向北逃往赵郡等地。赵郡便是李氏一族郡望所在,李氏一族在郡内所拥有的乡势和影响力也是非同凡响。

邺南所在因为地接敌境,所以对于唐国政令事迹也都有所耳闻,在知晓唐皇李泰竟然丝毫不顾情面的将赵郡李氏列作不赦之族而深加责难之后,李文师等赵郡李氏族人也都深以为恨,不愿屈从唐国,而是要继续抗争。

所以在赫连子悦提出避入林虑山以躲避敌势的基础上,李文师又提出可以沿太行山一路向北进行转移,与赵郡李氏乡里族人们联结起来低调发展,等到唐军被其他几股势力吸引过去之后,他们便可以趁机发展壮大,从而收复失土!

在场众人听到李文师所言之后,也都连连点头附和,避入太行山中,能够让他们免于遭受敌人

韦公毒计

随着针对北齐残余势力的攻势再次展开,唐军的推进也是非常的顺利,并没有经历太过惨烈的战斗,便陆陆续续的拔除了多个邺南长城一线上的城戍,一直等到兵锋推进到了林虑山附近,才遇到了一些顽强的抵抗。

林虑山是太行山东侧的一处支脉山野,距离邺城也已经不远。当唐军将这一支盘踞邺南的齐军逼退至此的时候,其实也已经基本上打通了从河内到邺城的道路,原北齐邺南长城一线大部分都已经攻夺了下来。

对于这样的情况,唐军几位统军大将诸如韩雄等人也并不感到意外。战事进展到了这一步,这些仍然据守邺南的顽贼还会进行什么顽强的抵抗才是不现实的。

之前之所以没有全力发起进攻,而是任由他们继续盘踞在邺南,也并不是因为攻打不下来,而是因为担心将这些敌众击破溃败乡野之后难以收拾。

一旦任由这些败军之众四处流窜,必然会给区域之内造成极大的混乱与破坏,并且将一些本来没有从乱之心的民众也裹挟为乱,而当时唐军也没有精力分遣大军进行包抄扑灭,如今则就没有了这样的顾忌。

虽然说之前的保守攻势也是有着一定的策略考量,但是对韩雄等将领而言,多少是有些不甘的。尤其是看到那些正面战场的将士们屡创功勋,更加的让他们心痒难耐。

如今总算可以放开手脚,因此在将这一路敌军逼退在林虑山附近之后,韩雄当即便命人前往邺城通知一下留守大将韦孝宽,希望韦孝宽能够在侧面稍作配合,派遣一部分甲兵在周围进行拦截,而他则准备一战攻灭这一支敌军势力!

不过当韩雄派去的使者抵达邺城传递消息之后,韦孝宽对此却持不同的主张,他先是着员转告韩雄暂缓攻势、稍安勿躁,接下来更亲自从邺城来到林虑面见韩雄。

“荆国公前所传讯,末将未解深意,还请荆国公不吝赐教!”

韩雄在见到韦孝宽之后,当即便皱眉询问道。

韦孝宽之前论功行赏,受封荆国公,是奖其当年在山南荆州配合主上行事、正式投入唐皇麾下,在这大唐新朝而言,意义要比当年其人在玉璧城力挫高欢还要重大。

此时听到韩雄的质疑,韦孝宽也并没有卖关子,直接开口说道:“此番至尊复遣关中将士东来,韩将军应知圣意并不止于除贼灭患。”

韩雄闻言后便点点头,沉声说道:“至尊有意将关陇儿郎迁至河北州郡兴创军府、永镇长治,末将犬子亦与其事,只是这又与当下攻敌杀贼有何牵连?”

“河北之地久为贼虏所控,即便在此之前,也多镇人为祸,是故民情多因适乱而滋生顽疾,很难凭着推仁怀柔便加以疏导化解。今我军士将要入此乡土立足谋生、均田治业,河北民情能无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