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652节(第1页)

首先是在去年的灭齐之战中,在攻破邺城和晋阳之前便已经归义之人,无论之前两国对峙时事迹如何,前事一概不论,新朝则论功行赏。

归义功士分为三等,分别以王师进入邺城、进入晋阳和开皇元年以内,各有不同的封赏规格,超过这个时限,一概不再评论归义之功。

之所以会留下开皇元年这一个时限,那是因为眼下还存在数股北齐的残存势力,是接下来需要重点扫荡的对象,自然要给那些被裹挟人士一个弃暗投明的时间和机会。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河北人都有弃暗投明的机会,随着归义功格公布之后,对北齐遗民的审判和刑罚事宜也一并开始进行。针对北齐遗民的惩罚,主要分为三等,分别是徒、流、不赦。一般的顽抗之徒,给予年限不等的劳役徒刑,罪行更为严重的,则就加以流放之刑。最为严重的,那就是斩首不赦了。

大凡罪犯不赦者,那就等于是彻底断绝了在大唐政权内的政治前途了。而率先登上不赦名单,被钦定为不赦之族的,便是之前在定州城诈降而引诱王师前往的高思好等人。

这些人虽已元恶伏诛,但剩下的族人仍然没有幸免,渤海高氏高雍一族、赵郡李氏李宪一族,俱名列不赦之族,除其业已伏诛人员之外,余者亲属皆流放山南湘州、宁州等地安置。同列不赦之族的,还有渤海封氏封隆之一族。

随着朝廷所公布的针对北齐遗民的各项令式,这些相关人等也都有悲有喜。但无论他们各自心情如何,最终总归还是得接受下来。

在这些令式公布之后,朝廷便又开始征召府兵将士,开始进行灭齐之后

高氏三皇

晋阳之战结束之后,北齐政权虽已覆灭,但其势力还并没有被完全扫除,斛律光等一批将士突围而走,自灵丘东去幽州,而后继续向东北逃窜。

除此之外,还有早早便从邺城弃城而逃、往山东而去的高湛,如今也已经在青州立足下来。以及北齐之前布置在邺南一线的人马,由于当时王师进入河北太过顺遂,之后又要北去进攻晋阳,故而没有来得及解决这一部分武装。

在这几股势力当中,高湛乃是高欢嫡子中仍然在世者最为年长的,原本的历史上也在高演之后登基为帝。如今北齐虽已提前覆灭,但仍没耽误高湛过一把皇帝瘾,当晋阳陷落的消息传到青州之后,高湛当即便纠集部下在青州登基为帝,并大肆招揽从河北向南逃亡的北齐遗民们。

但他此番登基为帝乃是自作主张,终究不比从晋阳突围的博陵王高济名正言顺,毕竟高济是有着高演临终遗命在身,而且身边还有斛律光与一众晋阳兵将士的追从支持,无论是号召力还是本身的势力都远远超过了高湛。

至于北齐三皇中的高浟,则就多多少少有点赶鸭子上架、瞎凑热闹的意味。高浟并非高欢嫡子,处境也远比高湛、高济更加危险,如今的邺南本就处于唐军几路人马包围之中,在这时节称帝,实在有点莫名其妙。

但其实一些看起来似乎不甚合理的行为,如果代入当事人的视角和处境中,也能找到一些解释。

高浟如今所盘踞的邺南已经处于唐军的包围之中,很难突破包围转战别处。而高浟如果不愿向大唐投降,又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话,那自然就要想办法壮大自己的势力。

邺南所在乃是河北腹地,北齐原本的统治核心所在,高浟想要壮大自身势力,莫过于就地吸纳北齐那些遗民势力。但是如今北齐方面一南一北都有一个皇帝,他这里势力既不强大,处境还很危险,只有通过称帝这样的手段来壮大声势从而吸引那些遗民的投靠。

高浟虽然不是娄昭君所出,但其在高欢诸子当中也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其母大尔朱氏乃是尔朱荣之女,还曾是北魏皇后,可谓是北镇镇兵们的白月光。

尔朱氏势力虽然早已烟消云散,但仍然留下了许多的人事影响,尤其是对东魏北齐影响更深。高浟作为尔朱荣的外孙,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要比高欢其他的儿子要更特殊一些。

再加上高浟本身能力不俗,在北齐也一直深受重用,长期担任畿内官长。甚至齐主高洋在酒醉发狂杀掉其母大尔朱氏之后,仍然将高浟任命为司州牧。

北齐这三个皇帝当中,高济与高湛都是在年前晋阳陷落、齐主高演身死之后不久便称帝,但只有高浟一直到了来年正月才登基为帝,身边也聚集了一批文武时流,其中不乏慕容绍宗之子慕容建中等与尔朱氏渊源颇深之人。

之前关中忙于朝代更迭,河北方面针对北齐残余势力的军事行动暂时停止下来,如今随着新朝人事秩序逐渐步入正轨,那自然就要扫荡余寇了。

基于当下关东地区的形势,李泰准备先解决掉势力最小、所处位置也最核心的高浟,然后便是山东的高湛。至于东北方面的高济,则暂时不必着急。尽管眼下形势大好,但还是要尽量避免两线开战。

高济那里既有从晋阳突围而出的一部分武装,还收编了东北诸州的边地军队,实力仍然不容小觑。虽然还不足以抗衡如今的大唐军队,但是唐军如果想将之完全剿灭的话,那么人马的调度与后勤物资的调集输送都要在河北完成。

如今的河北刚刚占领,还乏甚统战基础,一旦地方上发生什么骚乱影响到战事的进行,不免便会增添更多的波折。而且就算是强行将这块骨头啃下来,必然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也就不必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