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628节(第3页)

李泰自然也清楚这当中充斥着大量贪乱乐祸的投机者,但是也并未禁止这些武装力量的加入。

因为一旦拒绝他们的加入、不将他们纳入一个整体进行统控,这些武装力量就会存留于郡县乡土之间,肆意的进行掳掠迫害。普通的河北民众则不能分清楚这些人与魏军的区别,会将一切战乱所带来的苦难都归咎到魏军的入侵上来,获取就会埋下仇恨的种子。

当然接纳这些人也并非一点意义都没有,虽然眼下这些人组织度还有所欠缺,有点乌合之众的意味,但也总算是营造起来一个人多势众的氛围。他们有些不受控制的行动,也能很好的掩饰隐藏魏军真实的行动轨迹。

随着魏军在整个河北地区的活动范围继续扩大,井陉方面的齐军则始终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这也让李泰越发确定杨忠那一支人马应该是给晋阳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让北路军免于孤军奋战,也为了最终诸路会师晋阳城下,李泰这才安排邺城大军向北而进。率先出动的便是各方来投的河北人马,他们诸路人马向北而去,魏军的精锐部伍则就潜藏其中。

井陉方面齐军固守不出,除了是要守住晋阳的东大门之外,大概也是要借此取得对河北地区的压制之势。由邺城向北一马平川,魏军大队如果全无遮掩的向前推进,极有可能会遭受齐军居高临下的冲击阻截。

可是如今有了诸路河北军众的掩饰,齐军想要把握到魏军主力的动态也比较难,如此一来前锋师旅就能在齐军眼皮底下建立起一个前进基地,以供邺城的主力师旅推进到井陉附近,与敌军展开大规模的会战。

投书相诱

井陉乃是太行八陉的第五陉,西起阳泉,东至土门,绵延百数里山道都可以算作是井陉道的范畴之内。

与还要转道上党的滏口才能抵达晋阳的滏口相比,井陉与晋阳之间的联系要更加直接,自河北穿过井陉便可抵达太原盆地,也是太行山东西连接的最重要通道之一。

段韶所部齐军便驻扎在井陉一线,除了土门这一井陉道上最重要的关塞之外,如今魏军攻势猛烈的八缚岭、平都城一线也由段韶所部人马分兵驻守,主力人马则在段韶的率领下驻守于土门。

之前这一部齐军经过数次的往返折腾,结果到最后还是回到了土门这里,任由河北局势糜烂而无作任何举措,眼下整座大营中都弥漫着一股迷茫沉闷的氛围。

普通将士们对于这一系列的情况变化与反复无常的军令纵然心存疑惑,也都不敢直接发声质疑,随着河北局势进一步的恶化,就连私下里的谈论都不敢过于放肆,只是各自内心里难免盘桓着一股悲观的情绪。

一般的将士们不敢将内心的想法宣之于口,但也总有一些比较特殊之人没有这些顾忌。

傍晚时分,一名年方弱冠、仪容俊美的玉面小将率领几十名骑兵斥候自外奔行入营,辕门下马之后便阔步向中军大帐行去。

这玉面小将便是高长恭,在其叔父高演登基为帝之后,终于获封兰陵王,官爵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仍在平原王段韶麾下任事。

大帐中,段韶正与几名谋士部将商讨军务,高长恭入帐后看到这一幕,先将调使兵马的符令交还案上,然后便退在大帐一侧不再说话。

数万人马驻扎于此,哪怕一动不动,每天也会滋生出大量的军务。尤其眼下河北局势糜烂,更有许多事情需要慎重对待。

在将营中一些琐细的军务处断完毕、安排具体人员去执行之后,几名部将便都纷纷起身告退。

“赵郡方面情况如何了?”

待到案头事了,段韶才看了一眼站在帐内一侧仍然垂首不语、一脸若有所思的高长恭,口中询问道。

高长恭闻言后便抬起头来,想要开口回答时却又欲言又止,沉默片刻后才低头闷声道:“魏军席卷河北,录王却片甲不肯南使,赵郡方面情况也只会越发败坏,录王此问诚是多余。”

北齐开国之处,除了高氏宗室之外,功勋封王者只有寥寥数人,各自也都势位尊崇。但是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人获得封王,尤其是当今齐主高演在晋阳勋贵们支持下发动政变而登上皇位,直接使得功臣王爵激增十几人,王爵也不复之前那样尊崇。

如今称呼这些名王,都要在“王”字之前加上官职前缀,如此才能避免混淆同时也彰显权势。段韶之前镇守邺南,同时又加录尚书事,能够参与邺都政事决策,故而高长恭才称之为录王。

段韶听到高长恭作此回答,便知其人心存忿气,有些不满于自己这段时间的举动表现,他的脸上也不由得泛起了一丝苦笑。

对于高长恭这个表侄,他心里是十分的欣赏,对其宠信爱护甚至还要超过了自己的儿子,因此在听到高长恭这番忿声后,他也并没有加以斥责,而是皱眉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之后才望着高长恭说道:“那么依你所见,我应当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