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626节(第1页)

他最想见到的局面,是齐主高演得讯之后立即派遣晋阳人马南来交战。虽然从晋阳南来的师旅从地理和气势上来说是对邺都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压制,但魏军也没有必要急于出城与之进行野战一决胜负,大可以反客为主的守据邺城与南来师旅进行对峙。

虽然如此一来,又会给齐军重新掌控河北局面,号召四面来围。可是西魏方面还有一支杨忠等人率领的后军,一旦晋阳人马有动,等到杨忠所部人马杀入长城之中,顿时便会让齐军进退失据、难以兼顾首尾,本来就处于下风之中,力量有分为两处,失败将是必然的!

但拿下邺城已经算是十足的惊喜,李泰也不奢望晋阳方面会有如此轻躁盲目的举动,所以接下来还是按照自身的节奏。他暂时会顿兵于邺城,消灭掉一些急于冒头的敌对势力,等着河洛的韩雄等诸军北进、杨忠所部人马南下,然后再从河北逼近晋阳。

高乐在率军北去不久,便在广宗附近遭遇了一支北齐成建制的人马,乃是由北齐河南王高孝瑜率领的数千军众。

高孝瑜乃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庶长子,本来与其九叔高湛关系比较亲密,但是数年前由于与西魏议和派遣质子的缘故而与高湛颇生龃龉,最终还是由其弟高孝琬作为质子出使西魏。

后来高湛与皇帝高演又因立嗣等一系列问题而产生矛盾,邺城与晋阳二都对立的局面也越发明显。为了赶走在邺城经营年久、根深蒂固的平秦王高归彦而独掌畿内大权,高湛便又将高孝瑜拉拢过来,举荐其担任清都尹。

凡帝王所都、皆曰尹,东魏时期魏郡称为魏尹,到了北齐时期则改称清都尹,职位类似于京兆尹,乃是都畿之地的行政长官。

高孝瑜虽然出任清都尹,但与高湛之间裂痕已生,不复往年那么亲密,仅仅只是高湛用以排抑压制高归彦势力的一个工具人而已。所以当高湛决定逃亡的时候,也没有通知并带上高孝瑜,以至于当都畿大乱的时候,高孝瑜才惊觉高湛这个混账东西已经抛弃了他们。

得知这一情况的时候,都畿之内早已经大乱,仓促间高孝瑜也难以力挽狂澜,只能带上妻儿家眷出城北逃。他本意是打算一路逃到晋阳去,可是在抵达襄国境中的时候,又遇到了丈人卢正山一行,彼此计议一番,都觉得现在逃往晋阳乃是下策。

毕竟邺都失守的罪过实在是太大了,虽然根源在于长广王高湛的不战而走,但是高孝瑜身为都畿长官的清都尹,也实在是难辞其咎。而且时流向来都将他视作长广王的党羽,如今长广王犯下弥天大罪之后不知所踪,他若奔往晋阳,多半是要被当作替罪羔羊加以严惩,以供皇帝泄愤。

因此在权衡一番之后,一行人便转道前往冀州,前往投奔担任冀州刺史的任城王高湝。高湝乃是神武帝高欢

万马齐喑

公元531年,高欢率领着从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手中获得的六镇军民离开晋阳,进入河北,不久后便在信都建义,率领六镇镇人与河北豪强们起兵反对尔朱氏,由此拉开了高氏一族统治河北的序幕。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信都也可以称得上是高氏的龙兴之地。因其地处河北腹心之地,在高氏于河北建立起统治以来,便鲜少受到战争的骚扰。可是现在,战火又再次蔓延到了信都。

在卢正山兄弟们主动作为内应配合之下,高乐轻取广宗城,在广宗稍事休整之后,便率领麾下人马直向信都而去。

此时的信都城中,任城王高湝也早已经从溃退归城的军士们口中得知高孝瑜与魏军遭遇并交战不利的消息,忙不迭下令修缮城防,并且向左近诸方遣使求援。

高乐此番从邺城向北进军虽然只有五千精骑,但是除了这些作战的将士之外,所配给的随军参谋数量也是不少,而且多是关东世族出身,除了卢思道之外,还有清河崔氏、崔棱之子崔瞻,以及同样出身陇西李氏、李泰的堂兄李倩之等等。

这些人虽然上阵杀敌的勇力并不出众,但是在别的方面却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诸如卢思道的劝降书文招降卢正山兄弟们,而他们这些世族成员们之间的关系往往盘根错节,平日里未必有什么共同的利益或是牢固的联盟,可是在这种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时刻,哪怕只是瓜葛牵连,去游说统战起来也能事半功倍。

高孝瑜在广宗城中被擒获后仍然态度顽固、不肯配合,但卢正山兄弟们态度却很积极。他们在投诚之后才发现城外随军的不只有堂弟卢思道,还有表兄李倩之,而且李倩之已经被唐王委任为冀州刺史,只待攻拔信都之后即刻便可上任行政、镇抚地方,他们心中自是大喜。

李倩之早年也在北齐担任过官职,后来才又前往关西,因此与卢正山兄弟们也并不陌生,见到他们后便笑语道:“唐王今遣义师驱逐贼虏、复治河北,前入邺城不见诸亲友来迎,心中已经深感失望。幸在贤弟等如今总算不再一意孤行,勇于匡正归义,我会进告唐王你等日前多有身不由己,但诸贤弟也要助我平复冀州人情、稳定域内局面!”

“前遭乱众裹挟,未能居城静待王师,心中已是懊悔不已。表兄如今执义而来,我等自然勇为先驱,期望能够尽快平定冀州!”

卢正山兄弟们闻言后也都连连点头称是,心中的确是有些懊悔。之前他们这一系的族人因为自觉得与高氏关系密切,留在河北要更有发展,因此在卢叔虎一家西行的时候没有跟随。

此时又听李倩之说因为没有留在邺都,致使唐王心生不满,他们心中自然不免更加的后悔,只想在之后的行动中有所表现,从而获得唐王的谅解与赏识。

不过尽管卢正山等人很想再有所表现,可是接下来可供他们发挥的余地却实在不大。他们这些关东世族得以立足于北齐,主要还是以清流贵幸大的面目,早已经脱离乡土久矣,而且真正掌握冀州乡情势力的也另有他人。

高乐在率军抵达信都城下的时候,部伍规模也有所增长,除了在广宗城所受降的高孝瑜所部人马之外,沿途也有其他豪强率领部曲投奔而来。

须知高乐所出身的渤海高氏也曾经可以称得上是河北豪强之首,尤其在高欢信都建义的初期,在高乾、高敖曹兄弟们带领之下的渤海高氏更是享有着河北豪强宗主一般的地位。

不过随着高氏兄弟先后亡故,同辈中唯一剩下的一个高仲密尽管在西魏仍然荣居高位,但是也已经离乡久矣,对乡土的影响力也是锐减。

同样出身渤海高氏的高德政早年间虽然深得高洋的信任而在朝身居高位,但也一直希望能够重返冀州乡土重新经营其乡土势力,但最终而是未遂而亡,使得渤海高氏无论在朝在野的影响力都是断崖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