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24节(第3页)
“如此雄城壮业,高氏竟不能守,扼腕之余尤其让人感叹此门虽然因乱鹊起,但却有悖正道远矣!但能得据此城,善治士民,我辈安得至此?自弃其运,天亦弃之!”
望着那高大的城门与厚实的城墙,李泰忍不住感叹说道。
这一番感慨倒也不是什么得了便宜还卖乖,是真的有感而发,虽然邺城坐落在乏甚险要地势的平原地带,但其城池本身却建造的雄壮牢固,真要据此坚守的话,西魏也很难攻克下来。
但无论是眼下,还是历史上的北周灭齐,邺城这一座高氏经营多年的城池都跟白捡的一样就到手了。虽然历史上尉迟迥据邺城作乱也没有支持太久,但当时的尉迟迥能调用的资源与北齐高氏又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很多时候决定战争走向与结果的也并不只是一城一地的得失,尤其在此番开战以来,李泰就明显感觉到北齐方面的准备不够充分。
一则是上一次的战争输的实在是太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还不足以完全修复过来。二则也是高演其人能力有所欠缺,对于国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病并没有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别的不说,就高湛这种崽卖爷田的败家子,居然还放在邺都这么重要的位置上,这本身就是在拿邺城和整个河北的安全来开玩笑。
也别说高演有多少政治上的困境,谁他妈的工作不艰辛?高欢容易吗?宇文泰容易吗?李泰又容易吗?魄力不足,能力不够,单单从这方面而言,高欢的几个儿子真是呈阶梯性的下降,到了北齐末期更出现了高纬这么个五毒俱全的货直接将高家拉出了新的下限。
对于高家的吐槽,李泰也并没有深入的探讨下去,很快便摒除心中这些杂想,在众将士和邺城时流们的簇拥下进入了邺城中。
邺城的城池规划在当下而言可谓是绝对的领先,城池的布局和各种功能区的划分井然有序,尽管眼下市井街曲之间还残留着众多动乱留下的痕迹,但整座城池看起来仍然让人倍感赏心悦目。
这样的体验,除了仍然还在建造的新长安城之外,李泰在其他地方都还没有感受过,漫步在这座城池之中也是颇感心旷神怡。而当再想到如今自己已经成为了这座城池的征服者,那心中的成就感更是加倍涌出。
但是相对于李泰和西魏众将士们这种征服者的喜悦,北齐一干士民心情却是颇感沉重。尤其是那些随同出迎的北齐臣员们,尽管唐王的仪容风采让人倍感惊艳心折,但这种视听上的感受终究难能扭转他们当下的处境。
他们又不同于那些普通的市井黔首仅仅只有保住身家性命的微薄愿望,除此之外,他们各自都还想在新的秩序中得有一席之地,甚至不乏逆流而上、争取更多的奢想,想的越多自然也就越忐忑,心中满是惴惴不安,各自都在盼望能够有所表现,故而也都心事重重。
三台求贤
入城之后李泰的两手进献,口中又恭谨说道:“大王善治,天下闻名,贫弱关西因得大王德泽,数年之间已经雄居天下之首,此功伟矣!今我河北终于也有幸得沐大王恩泽,唯因久处乱政失治,恐怕不能及时得洽王化,故而小臣斗胆浅录民情事则几桩,恭承大王阅览!”
李泰听到这话后,不免略感意外,当即便让人将祖珽这奏文呈上,自己略作浏览,发现祖珽对邺城政治与民风等诸事都有论述,虽然不清楚究竟是否事实,但从文章看来条理有序、详略得当,一些李泰比较好奇关心的问题都有涉及。
“祖君有心了,得此善谏,让人心悦。我固然有心匡扶道义、播治河北,但也需要你等河北士民人情相洽,乐于向道。如若人人都如祖君这般识时务、明道理,何愁人事不能妥善入治啊!”
虽然祖珽这个人品德实在不佳,但是看眼下其人的表现既有才能又有态度,拍马屁不被接受之后立刻转为务实干练,这一点也让李泰颇为欣赏,当即便表示征辟祖珽从军任事。
祖珽闻言后自是大喜,连连叩谢恩典,而其他人望向祖珽的眼神也都充满了羡慕。他们这里都还祸福难测,这家伙却已经提前上岸了,这找谁说理去!
“河北虽然道义不昌,但却人物鼎盛。今王师至此,尤需深结地表贤流,才可匡道兴治,使士民安稳。今日入城,需先募贤,而后宣法!凡城中士民,但怀向道之心,有一技力可献为益世之用,皆加重赏!”
来到邺城之后,李泰并没有先宣扬法令立威,而是公布了一道求贤令,三台堆金,普求贤良,告令城中百姓但有文武百艺才能,皆可投牒自献,参加选募,一旦得选,即刻授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