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04节(第1页)
城头上众人听到这喊话声,原本还在议论纷纷,很快就变得鸦雀无声,有的低头沉思起来,有的则转头望向同在城头上的主将独孤永业。
独孤永业环顾左右,将众人神态收于眼底,稍作沉吟后才沉声道:“白水王家国旧业尽可抛去,何必又于人前作此怜惜故义姿态!王于故国功成名就,去后亦可倍受礼遇,然某等守城甲卒负隅顽抗、久拒王师,即便投奔,能得善待?”
独孤永业这一番喊话,顿时又让城头上本来被侯莫陈相劝说的心头正热的众将士们又冷却了下来。
侯莫陈相听到独孤永业的质疑声,也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着员将此情况汇报给城垣外的韩雄。
韩雄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亲自策马来到城下,向着城头上喊话道:“某名韩木兰,旧与尔徒交战多年,如今功成在即,实不欲将此夺城之功遗于尔曹为活命之用。无奈唐王仁义为本,恩允白水公入此劝降。
尔曹既知俱是顽徒,又欲求何善待?今唐王肯赐尔等活命、恩准你等举城来投,已是宽宏大量。若尔等以为可以恃此讨价,则不必再作多言,各自归营磨刀待战,来日鸣鼓,既决胜负,也分生死!”
说完这话后,他便将手向后一挥,直接命人引护侯莫陈相等向后方撤离,竟是要直接终止放弃这一次的劝降。
城头上众将士看到这一幕不免有些傻眼,就连独孤永业也张张嘴、愣在了原地。原本苦盼已久的转机,竟是魏军安排劝降,可现在看这架势,就连这一转机都是稍纵即逝、即将错过了。
“将军且慢,愿降、某等愿降!”
就在韩雄引部要撤回阵营的时候,城头一角落里有人绷不住了,突然趴在垛墙上将自己的兵器抛下城头,同时挥手大声的喊叫道。
“放肆!”
有兵长看到这一幕后,当即便脸色一变,指着那弃械喊话投降的军士怒声呵斥道,然而其人话音刚落,顿时便察觉到周遭众人望向他的眼神都变得危险起来。
“回府,速速回府!”
当此时节,独孤永业却并不理会城头上这些情况,反而直接喝令亲信们随其返回城主府中,待到归府之后,他便将诸徒卒聚集武装起来,据守城主府中,对于府外的一切纷乱却全不理会。
愧见君父
守城将士们困守在这孤城之中已有多日,无论耐心还是精力都消耗极大,逼近崩溃的边缘。
如今又遇上侯莫陈相的劝降以及劝降被突然终止,全都在挑战他们能够坚持的极限。而当有的军士心理防线被攻破、正需要主将用军令和威严加以压制约束的时候,主将独孤永业却直接放弃了对将士们的管理和约束,顿时便让局面失控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弃械投降的行列中,不断的有军士站在城头上将自己的兵器向下抛来。而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更有人干脆的奔向城门处,争相将城门内所堆积的各种障碍物都清理出来,想要将魏军放入城中来。
大众的行为往往欠缺理智,一旦某种信念与坚持被放弃后,秩序也会荡然无存,并且爆发出一系列近乎自毁的骚乱。
眼下没有了军令的约束,城中守军们看似在遵循着自己的利害权衡在做出取舍,但其实不过是之前那种高压骤然结束之后的反弹罢了。
最起码这些弃械投降、看似都在喜迎王师的守军军众们的所作所为,未必就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只是在竭力的破坏之前对他们形成约束与保护的规矩,将随意伤害处置自身的权力拱手奉送给敌人。
但是好在他们所面对的乃是魏军,是相对于时下诸方而言可以当之无愧称之为仁义之师的军队。
当韩雄见到软硬兼施的劝降凑效之后,心内也是大喜,他并没有继续率领人马重返金墉城下,也并没有加派人马进入墙垣之中,只是快速的命人在金墉城外的空地上划出几个区域,凡所出城的人员器械统统被招引到这几个区域之间暂作安置,同时安排侯莫陈相等降将游走诸处对此群徒加以安抚。
很快城外这几处地点便聚集起了两千多出城的齐军军卒,但却仍有更多的守军军众盘桓城中,因为缺乏约束、又不敢直接出城投降、担心遭到魏军伤害等种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城内。
韩雄见状后也并没有深加逼迫,在了解到城中饮食匮乏的情况后,便安排卒员将粮食送入到城垣之中来,在城下的空地上起灶作炊、准备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