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98节(第3页)
他过去这几年一直待在北方,跟一群武夫们混在一起,搞得自己思路都变得粗野起来,不像之前那样心思玲珑了。须知当年坐镇荆州、统战江陵的时候,他也是有着各种别出心裁的操作。如今再跟北齐互动起来则就显得粗暴了一些,少了这些手段的润滑。
于是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李泰便让人直接将这些资料全都摆出来,用以论证让北齐归还那些土地根本就不算是什么无力的要求。
这些领土城邑本来就是北齐过往恃强凌弱所侵占的,如今既然不复强势,再将这些吞下的土地吐出来自然也是理所当然,否则那就是在找揍了。
齐使们在看到这些摆出来的资料之后,一时间也都有点发懵,硬着头皮将这些资料浏览了一番之后,各自都不免心生感慨:原来过去的咱们可真不是个东西,干了这么多欺男霸女的恶事,如今遭到教训,也真是罪有应得!
虽然这些感慨都要硬撑着、不能宣之于口,但内心想法也多多少少因此而发生了一些变化。
包括新来的、态度还比较坚持的陆杳,这会儿心境也发生了些微的变化,认为不宜再跟西魏就淮南的问题继续掰饬下去,因为北齐在这方面的确是反复无常、劣迹斑斑,一旦再继续就此纠缠下去,不免就会让北齐的形象越发趋向于负面。
当然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淮南问题本身就不属于北齐的核心利益。如今国中在淮南人事治理上有所投入的,主要是以赵郡李氏为首的河北世族与河北豪强们。
但现在二者话语权都不太高,赵郡李氏在天保时期作为后族自然是无尽风光,可是如今也成了落架的凤凰,就连核心成员李祖勋直接被博陵王高济打死,也完全没有了下文。至于河北豪强,眼下则就更加的沉默是金,多说一句话可能就要被调集起来迎战魏军。
在这样的心理之下,齐使们便也没有再就此据理力争,在淮南问题上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同意割让淮南的广陵、海陵、神农、阳平、盱眙、钟离这六郡之地。如果再加上西魏之前所占领的合肥、历阳、秦郡、寿阳、义阳等地,那么等于是北齐的势力基本退出了淮南地区。
达成这样一个成果之后,与李真一同来到弘农的一众陈使们可谓是欣喜若狂,国中大军苦战数月、劳民伤财却寸功未立,而自己一行则仅仅只是出了一趟公差,加了几个夜班、写了几晚材料,却没想到竟然直接搞回了大片淮南失地!
李泰对此结果也是颇为满意,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北齐这样一个强硬惯了的政权,想要让其低头则加倍的困难。如今借着淮南的问题总算击穿了齐人的一层防线,再讨论起其他疆土问题来,那自然就会更加的顺利了。
同时他也感觉到陈使们这方法用来谈判确实挺不错,如果这些资料没有强硬的实力支持,那就是一堆废纸,有了足够的实力作为背书,那就是确凿无疑的道理!
关中作为天府帝宅、秦汉旧畿,自然不差历史渊源。
于是李泰便只安排李真先行返回淮南,通知郢州总管豆卢宁、合州总管权景宣等,配合陈人接收淮南,至于这些陈使们,他则暂时扣留下来,让他们梳理考据一下秦汉皇帝们封禅泰山的路线、行经的州郡,从而给北齐也搞上一套自古以来。
离间魏陈
很快,弘农方面有关淮南问题所达成的共识便传回了晋阳,晋阳方面皇帝高演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自是心情复杂。
北齐在淮南方面所取得的领土基本都是天保年间侯景之乱时期所获得的,直接将北齐的领土从原本的淮水一线推进到了长江北岸,也可以称得上是高洋时期最为重要的拓边成果。
不过收获虽然可观,但付出的代价也同样不小,尽管由于南梁的内乱缘故,开边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并不算大,可是之后为了维持巩固统治,并对抗同一时期的西魏这个竞争对手,彼此在淮南之间展开几场对战,北齐方面都是负多胜少,失去合肥等重要的城池。
这当中损失最大的莫过于几年前的渡江作战,整整十余万淮南师旅趁着南梁王僧辩与陈霸先的内讧余波而过江进击建康,结果遭到了陈霸先的顽抗反击与魏军的趁火打劫。
这一次战败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资的损伤,以至于当时朝野之中都开始质疑先帝高洋的淮南策略是否失策,这其中尤以晋阳勋贵们对此持有鲜明的否定态度,并且都不愿意再继续向淮南投入人力物力而加以经略。
甚至就在不久之前,已经沦为阶下囚的安定王贺拔仁,在面临被流放淮南的惩罚时,宁可跟随高演一起发动政变,都不愿前往淮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晋阳勋贵们对于淮南地区所持有的态度,并不将至当作北齐传统核心的利益所在。
高演履极未久,而晋阳勋贵们又是他得以成功发动政变的重要主力,眼下双方还处于一种你侬我侬的蜜月期,因此对于割弃淮南倒也不是很抵触。
但是身为一个帝王,刚刚登基上台便要割地求和,这对其自尊与威严终究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此在收到这一消息后,他便又召来段韶等勋贵代表商讨此事。
“平原王旧曾征战于淮南,对于魏国这一要求是持何看法?”
待到众人来到晋阳宫之后,高演便率先向段韶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