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78节(第4页)
随着诸营将士全都哗噪吵闹起来,动静搞得越来越大,这一情况很快便也传到了城中。
此时的杨愔刚刚结束了一天的操劳,正准备停下来稍作进食,便被告知城外大营中一众营士们因为乏食而大闹起来,他心内顿时也是一惊,同时不无惊讶道:“诸军食料一直都是按时拨给,怎么会乏食吵闹?又为什么要求见常山王?”
尚书省官员们这会儿也有些搞不清楚状况,只能捡自己所知简略交代一下:“诸军食料一直交由司州牧负责供给,州府连日有奏人、物不足,但却并未提及诸军供粮已经不足。至于常山王,或是、或是因为日前在省中与相公争执,让那些营卒们以为求告大王可得优待……”
杨愔听到这话后脸色顿时一黑,旋即口中便恨恨道:“一群愚夫蠢物,不辨事实真假,只知哗噪吵闹!速告监国大都督府,调集禁军准备镇压乱卒!”
自从这些人马归都一来,杨愔便一直用尽方法、殚精竭虑的为他们筹措给养、供给饮食,而常山王为他们所做的则仅仅只是在尚书省中说了几句罔顾事实的漂亮话、跟杨愔吵闹一通罢了。结果这些人全都将困境归咎于真正做事的杨愔,一直袖手旁观的常山王反倒成了他们的救星。
杨愔自是懒得跟这些军士们解释,他一边让人通知监国大都督府准备调兵镇乱,一边又着员前往州府询问何以给营士们的物资供给出了纰漏,了解原因之后尽快作出补救措施。
常山入营
作为如今邺都最高决策机构的监国大都督府,在遇到真正的考验时,表现却有点配不上这个级别。
这几天时间里,大都督府一直在忙于调查平秦王高归彦家人犯罪一事,郑子默等东宫属官们都将此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与面子工程,而高归彦家人所涉案件又太过庞杂,因此近来大部分都督府属官们精力都投入于此。
当城外诸营军士哗变的消息传入大都督府中的时候,一众属官们顿时也都震惊不已,郑子默等人在反应过来之后第一时间便对杨愔大加抱怨:“杨遵彦向来眼高于顶、不容异见,怎么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味的抱怨自然无济于事,而他们也都完全没有处理此类重大事件的经验,一时间能够想到的无非是将府员群众、包括已经返回东宫休息的太子全都通知一遍并召集起来,大家一起商量对策。
“杨相公对此可有指令?”
太子高殷对于这类事情同样乏甚主见,虽然在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便回到了大都督府,但入堂之后便开口发问道。
此言一出,在堂中人包括长史、赵郡王高睿都微微皱眉,一边的宋钦道直接开口说道:“大都督府、尚书省各有分掌,如今太子殿下临朝监国,自然诸事唯太子殿下心意为准,杨相公当直尚书省中,已经是案事繁忙,倒也不必事实请问。”
其实早在太子归署之前,尚书省已经有人来传达过杨愔的指令。但是众人一则感觉这样做有些欠妥,可能会让矛盾更加激化,使得本来就紧张危险的局面进一步失控。
二则他们也都感觉杨愔管的有点宽了,如今太子监国、军政统管,面对这样的情况就算是需要调兵镇乱,也需要监国大都督府做决定,还轮不到尚书省来说三道四。
更何况,这一次的乱子本就是尚书省处理事情有失妥当而引发出来的,杨愔惹出了乱子还要颐指气使的安排别人给他收拾烂摊子,多少是有些毛病。
太子高殷倒是没有这么复杂的内心情绪,他只是想要尽快的妥善解决问题,于是便又询问道:“那你等诸位对此又有什么办法?”
“营卒哗变,一旦情况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应当趁着事态仍可控制之际,尽快妥善解决!”
东宫属官郑子默先是说了一句废话,然后才又继续说道:“营卒所以哗变,皆因供食不足,至于原因可以容后追究,当下之计应当快速补给食料以安抚群情。”
此言一出,长史高睿便皱眉说道:“营卒所以乏食,在于府库乏用。杨相公在事精明干练,仍然难免欠缺,今我大都督府众仓促之间又何处觅得足供数万师旅果腹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