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76节(第3页)
高演没想到这小子动作这么利索,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便把人给彻底得罪死了。
高德政出身渤海高氏,乃是高敖曹同族晚辈,若得其人相助,不只会在朝廷中大有呼应,调动起河北一众豪强人事资源也会方便许多。现在搞成这个样子,那自然是不好再将其人拉拢入事了,只能放弃掉。但没有了高德政,再想挑选一个替代者却有点困难。
高湛见高演对他一脸的埋怨,心中也多少有些尴尬,出于为自己开脱并打听高演计划的意思,他又皱眉说道:“阿兄如此重视高德政,那所图谋怕不是只为了让我兄弟活命吧?若有什么更深远的谋算,还请阿兄你详细告知,如此我才能保证不会因无知而误事。”
高演本来也没打算隐瞒高湛,只不过事情终究有点难以启齿,闻言后便叹息说道:“方今内外诸事交困,泰半在于至尊私心太盛,罔顾家国困境,只想扶植太子。子承父业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但天家本无私事,若太子当真能得人心众愿,至尊又何必忧虑满怀?其之所以难承大业,根源岂在你我?至尊既然计差,为家国永安之计,我兄弟亦决不可束手待毙!”
“阿兄的意思我明白,既然至尊不容你我,那你我也大不必再一味忍让、束手待毙。只不过,有的事情还是需要说清楚。”
高湛讲到这里的时候,神情不免有些犹豫,但片刻后还是开口继续说道:“之前在辽阳甘露寺中,至尊垂问阿兄之事,阿兄还没有给予回答呢!”
高演闻言后便是一愣,略作思忖后才明白过来,皇帝当时说假如传位给他的话,他之后是要传给儿子还是传给兄弟。高演自知这仍是试探之辞,对此避而未答,但却没想到高湛听进了心里,而且到现在还耿耿于怀。
略加沉吟后,他便正色回答道:“今至尊何以众叛亲离,我自深知。假如来日若可成事,我又怎么会重蹈覆辙呢?你我兄弟性命与共、休戚相关,如今又同心协力作求活谋生之计,这样的情义难道还比不过户中小物?你放心吧,假使事成,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交待!”
“阿兄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
高湛听到这话后,脸上便也露出了笑容,旋即便拍着xiong口保证道:“我自不会平白分润阿兄你谋求的成果,也一定会竭力助你成事!宗中一众少壮,向来听我号令,我今召集他们,他们自也不敢不从!咱们兄弟同心,天亦可逆!”
明月相随
顺利的将高湛纳入进自己的计划之后,高演心中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万事开头难,尤其他所筹谋的又是这么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万劫不复。如今总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也让高演对于接下来的计划进行充满了信心。
想要谋事成功,高演仍然需要做许多事,每一件事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计划最终能否成功。但留给他的时间却不多,如果他这里迟迟没有动作,或者事情进展不能让皇帝感到满意,另派人员入都询问,甚至于自己亲自来到邺都,那高演的计划便不免要破产了。
如今有高湛帮他分担一部分人事,这也让高演自感肩上的担子大大减轻了,可以挑选更加重要的人事目标进行下手。
事情如果想成功,手中能不能够掌握足够的军队乃是绝对的关键,而这也是接下来高演所需要努力的重点。
北齐朝廷管理军队调度的主要机构就是外兵省与骑兵省,而这两省主官向来都是皇帝所钦点的亲信之选,外人很难插手进去。但是在北齐又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于军队的影响力一直比较深厚强大,而且不受其他方面的影响,那就是勋贵。
高演与勋贵之间关系也谈不上有多亲厚,毕竟彼此之间交集不多,而且皇帝对于勋贵与宗室之间的往来也比较厌烦,因此高演与这些勋贵之间也只能说是认识,至于一起共谋大事的交情则就没有。
但眼下对他而言,又有一个比较难得的机会,让他能够与勋贵之间产生交流并增进彼此关系。那就是此番与西魏交战大败,许多领兵的勋贵也不免受到了影响,或是战死沙场、或是遭受处罚。
安定王贺拔仁便因战败而受罚,被押送邺都,之前还着员登门来访,大概是希望高演能出手相助,使其能够减免一定的惩罚。不过当时高演刚刚收到皇帝召令,满心忧虑自身处境,对于其他的事情也就无暇过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开国元勋们或是老病而死,或是战死受刑,贺拔仁已经是如今开国勋贵当中可以称上是硕果仅存的元老级人物,而今又身处危难逆境之中,自然是一个极好的拉拢对象。
因此在与高湛讨论一番该要拉拢宗室之中的人选之后,高演便将接下来的重点放在了贺拔仁的身上。
他翻找出之前贺拔仁着员送来的拜帖,得知贺拔仁眼下正被羁押在都内一处别馆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安排流放于淮南之地。于是他便着令府员们准备了一些防暑避瘴的药物以及其他的时货,而后自己便亲望羁押贺拔仁的别馆去拜访对方。
羁押贺拔仁的邺南别馆中,连日来访客络绎不绝,都是前来看望贺拔仁的亲友同僚。当见到贺拔仁今时的落魄处境以及将要被流放淮南的下场,众人也都不胜唏嘘,倍感同情,然而他们对此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在贺拔仁离开之前给予些许临别关怀罢了。
受段韶使派入朝奏告军事并请求朝廷再拨给一部分人员物资以作反击的斛律光在回到邺都之后,便向朝廷进献奏表,但却并没有立即获得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