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74节(第1页)
“此事唐公决断量处即可,朕与在朝诸公谁又能比唐公更加的通晓敌情、智慧高深?”
皇帝听到这话后便笑语道,对于此事并不是很关心,旋即他便又望着李泰说道:“倒是唐公与诸功臣将士大破宿敌、扬我国威,当真壮哉,宜加褒扬!前者唐公入朝明纲纪断刑赏,自辞荣爵,而今再创大功,应宜再加封奖,才合表彰之道!
皇帝本就是被赶鸭子上架的登上这个本不属于他的皇位,因有前车之鉴,对此也全无眷恋,所有才智都用在了讨好权臣以求平稳落地,既然李泰暂时不打算完成禅代,那他便又提出将李泰之前上表自辞的王爵再给加封回来。
皇帝如此知情识趣且积极表现,用心的让李泰都感觉有些心疼,也有些不忍再拒绝其美意。而在场群臣在听到皇帝这一番话后,顿时也都连连点头附和其言。
于是等到
王宜守国
辽阳地处太行山麓之中,本名轑阳,因其境内有轑山、轑水而得名,轑水即就是清漳水的西源。此地在后世名为左权县,如今则因为地处晋阳和邺都这北齐军事和政治中心之间,齐主高洋往来两都的时候,常常落脚此间。
辽阳甘露寺乃是域内名刹,许多晋阳勋贵都是这座寺庙的信众和供养人,也包括北齐皇室。甚至就连齐主高洋之前在其国中所颁行的毁道崇佛的政策,据传都与甘露寺高僧关系匪浅。
因为辽阳常常作为圣驾驻跸所在,因此境内也有修筑的行宫,但是甘露寺因为享受了众多的权贵供养,寺庙修筑的要比行宫还要更加的华丽壮观。
皇帝敬重寺中佛法高僧,对此也不以为是僭越,有时候抵达辽阳之后便干脆入住寺庙之中。今次皇帝从前线撤离并驾临辽阳之后,便也干脆入住进了甘露寺中。
此时在甘露寺的外堂里,刚刚被从邺都召至此地的常山王高演与长广王高湛各自坐在席中,等待皇帝陛下的召见。
高演正伏案阅读着一卷经书,一旁的高湛则显得有些坐立不安,频频向堂外望去,却迟迟不见谒者来召,心情不免更加的焦躁,于是便忍不住凑近到高演身边低声道:“阿兄,依你所见至尊召我两至此究竟所为何事?之前师旅大败、边事不顺,这总怪罪不到我们头上来吧?至于都畿朝中,一切事类也都照常运作,又有什么事情非得将人招至此间?”
高演表面上虽然看起来很平静,但是面前那经卷从展开便一直没有挪动过,可见心思也并不在此处,只不过是为了掩饰心中纷乱的情绪罢了。
此时听到高湛的问话,他在沉默片刻后才又开口说道:“无论因何见召,如今既然已经来到辽阳,安心等待即可,待见到至尊之后,一切自然明了。”
这回答显然难让高湛满意,于是他便又继续低声追问道:“阿兄难道你完全不担心?前者赵郡王等入辅东宫、参预朝政,杨遵彦等也趁此重新得势,反倒你我……不要说边事,哪怕如今是要询问朝政国事,也并不需要召见我两兄弟啊!”
高演听到这番话后,顿时又面露阴霾之色。之前皇帝刚刚离开邺都的时候,他作为邺都留守,军政大权一手掌控,就连杨愔等正牌的宰相都要靠边站,可谓是非常的风光。
可是随着高睿、高归彦等人被派回邺都,并且皇帝明确下令以太子高殷监国之后,高演的处境顿时便急转直下,手中所掌握的军政权力被快速的夺回,许多事务也都不再具有决策权,很快就被排挤到了边缘位置。
这一点也显示出了皇帝对于朝局仍然具有强大的掌控力,高演在这其中也仅仅只是一个棋子和工具而已,并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人事班底可以掌控并将他所获取到的权力给延续保留下来。
正如高湛所言,眼下皇帝无论是出于边事还是朝事问题,都没有必要在归国之后
兄终弟及
在经过了片刻的震惊错愕之后,高演忙不迭深拜在地,口中颤声说道:“臣不敢、臣岂敢……太子乃是陛下至亲骨肉、国之储君,名位即定,不可更改!臣、臣之所愿,但能有助家国之事,不敢更有别图,请陛下明鉴!”
高洋听到高演这一番回答,嘴角便浮现起了一丝颇为玩味的笑容,旋即便望着高演说道:“这么说,你也觉得国业应当由太子继承,若真如此,并不会心生怨愤?”
高演听到这话后又是微微皱眉,片刻后才又低头说道:“父业子继、人间至理,此事又有何可疑?臣与陛下虽然同是手足至亲,但较之骨肉仍有浅疏。况且嗣位早由陛下钦定,臣安敢心存异念!”
高洋听到这里后,又是呵呵一笑,旋即便又转望向跪在另一旁的高湛微笑道:“你又有没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