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67节(第2页)
眼见敌人的重骑兵向南直冲而来,沿河一线列阵的齐军百保鲜卑将士们全都神情凝重,两手死死抓住手中的长槊。
开战以来,齐军因其强大的兵力优势而一直作为主动进攻的一方,为了便于人马进退作战,也并没有在征地中修建魏军那么密集多变的防御工事,如今面对敌人的反攻,便也没有牢固的防线以作据守,唯一能够依仗的便是自身的血肉之躯与手中的武器。
百保军士们固然也武装精良,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军卒,身上的甲械并不逊色于重骑兵的武装,但是因为欠缺了具装战马的配合,平地迎战敌军的重骑兵终究还是有些相形见绌。
但即便如此,这些军士们仍然面无惧色,眼见敌骑奔行过来,当即便大吼一声,手中长槊奋然刺出,要誓死守卫他们的皇帝陛下。
这些百保军士也不愧以一敌百之誉,并不仅仅只是在残杀友军袍泽的时候才凶残无比,迎战敌军时同样的英勇无匹。
很快双方便毫无花巧的碰撞在了一起,尽管处于以步战骑的弱势处境,但还是有百保军士凭着雄浑的臂力与刚猛的斗志,直将手中长槊生生抵住敌甲,尽管自身也被敌骑力道冲击的连连倒退,甚至就连握住槊杆的手掌虎口都已经被震得皮开肉绽,竟然用力将敌骑从马背上陷落下来。
当然如此极端的情况还是需要力度与角度方方面面的配合才有可能出现,大部分阵列最前的百保军士还是被重骑兵那莫大的劲力给直接撞飞到了后方,运气好一些的尚可在袍搀扶下起身继续作战,运气差一些的则就当场身死。
但是在这些百保军士悍不畏死的阻击之下,魏军的重骑兵在冲下堤坝之后,冲势惯性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当再冲进后方的敌军步阵中时,劲势并不再像最初那样猛烈。
齐军同样有着丰富的迎战重骑的经验,他们并没有直接顶在敌骑冲击的正前方,而是分开于两侧,不断的抛出绊马索,用绳索去牵引、限制敌骑的奔行速度,小心翼翼的避开敌骑兵锋所及,主要从人马的侧后方发起进击。
这固然是一套有着丰富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战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同样也伴随着大量的失误与伤亡,且不说被敌骑冲撞踩踏与刀槊挥砍砸杀的人员,哪怕是侥幸将绊马索套在了敌骑身上,仓促间也难免被带飞摔倒,而在这样混乱的战场上,摔倒之后再想平平安安的站起身来,机会则就比较渺茫。
五百重骑冲杀南来,直在敌军南岸阵线中撕出一道豁口,然后将后方两千余人的战阵都给直接搅乱,左右两侧待命的千人队便连忙向前支援,唯恐这些敌军重骑冲出阵势的包围,直向皇帝陛下冲击而去。
魏军重骑虽然冲进了南岸敌阵当中,但是衔接于后的一千名轻骑却在冲进的过程中遭遇了阻挠。
原本重骑冲阵,轻骑撕裂,步兵紧随分割围歼敌阵军士。但是那些齐军被冲垮的百保军士们很快便又聚集回来,通过sharen射马、悍不畏死的反击,将魏军轻骑部伍拦腰截断,使其不能追从衔接前方重骑的攻势,用其以命相搏的战斗将数百魏军轻骑军士拦截在了堤坝上使其不能南下。
李泰站在大纛下方,看到敌众如此凶猛,手指几度握住摆在一旁的马槊,最终还是没有亲自向前冲锋,而是向着前方阵队中喊话道:“射杀前阵遏阻敌卒,大军继续向前推进!”
无愧太祖
魏军轻骑衔进受阻,于是便暂且撤回北岸,旋即便有两百名重步兵踏上南去的堤坝,引护着后方一千名弓弩手向前推进。
随着双方拉近到了一定的距离,强弓劲弩乱矢齐飞,顿时便打击的敌阵百保军士们应接不暇,哪怕是周身上下都有着可观的防御,但也不得不俯身侧退以躲避乱矢。
北人重骑射,南人虽然欠缺战马,但是在远程打击方面同样用功不浅,各种弓弩应用在战场上同样威力不浅。江陵一战西魏缴获了南梁大量的弓弩与相关的匠人,也大大丰富了战术的选择与配合。
在弓弩手们连番射杀之下,齐军那些悍勇的百保军士们也陆续遭到射杀,尽管他们身上的战甲都非常精良,但总有防护薄弱与覆及不到的地方,连弩箭矢短小轻捷,哪怕十中一二,也能造成可观的杀伤力。
虽然弩有着射速颇慢的短板,可是齐军百保军士们想要伤害到他们,也要主动进击以冲破敌军重步兵的防护,而在冲击的过程中又不免会造成新的伤亡。更不要说魏军的重步兵论及精勇,也绝不逊色于百保鲜卑。
河滩上的齐军败众们也看到之前还威猛无匹的阻拦他们南去的百保军士们这会儿无助的被魏军弓弩手射杀,再看看不远处同样端着弩机守住他们这些手无寸铁之人的近千名魏军弓弩手,便又都纷纷垂下头去,脑海中完全不敢生出杂乱念头。
齐军百保鲜卑编制数量本就不多,铜鞮水南岸沿线布置了有千余众。之前北岸溃军南来冲击时也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又被魏军重骑兵冲杀一通,当下还能投入作战的统共也不过只有五百余众,而今又被魏军的弓弩队射杀将近两百人。
哪怕是再怎么精勇的战队,前前后后交战损失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也已经不复最初的精勇,几番组织冲进都没能突破魏军重步兵阵,反而又给自身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此时剩余的百保军士们也终于难以再继续固守堤坝,在魏军步甲弓弩的配合进击之下不得不向后方撤去。
随着前方重甲步兵重新打通了南下的道路,魏军诸路人马也纷纷向南进攻而去,李泰更是将其中军大纛直接推进到了齐军之前堆填出的堤坝上,身边只保留下数百名三卫儿郎与两千名应变军士,其余八千余名军众尽皆投入南岸交战。
当铜鞮水南岸这战场上正自交战激烈、杀声震天的时候,别处区域同样不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