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51节(第3页)
几名衣衫褴褛、形容憔悴的将士被引入上党城后,便直叩于段韶面前疾声奏告道。
“建州、建州竟也遭袭?知统军贼将谁人?贼众多少?”
段韶听到这话后,顿时便也倒抽一口凉气,忙不迭开口询问具体敌情。
此际进犯建州的,自然是杨忠所率师旅。他们一行人马用所缴获的齐军器杖旗帜稍作伪装,派遣一支先锋部队先行出发翻阅历山,而后又蒙蔽了空仓岭所驻守敌军,一举攻破此间要塞高平关。
拿下高平关后,杨忠并没有直接进击建州州府所在的高都城,而是率部北去佯向长平方向,待到北齐建州刺史厍狄回洛率兵至此意欲收复高平关并进击敌军的时候,杨忠又率部反杀回来,在丹水上游一举击溃建州主力,然后才又快速南下夺取建州城。
这些建州将士直接从丹水上游的战场溃退北逃求援,自然不知后事消息,但仅仅只是他们所奏报的这些情况,已经足以令段韶大惊失色了。
“先寇晋州,又攻义宁,今又进图建州,贼是欲图晋阳、邺都,还是河阳?”
在听完这几名败将奏报之后,段韶眉头深深皱起,只觉得敌情顿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一时间完全不能确定敌军下一步的意图究竟是何。
又或者,这些情况根本也都不重要。现在所面对的问题是,他这里徒然手握数万大军,就算想要奔救,都不知要奔救何处,甚至可以说已经动弹不得。
他如果率军奔救义宁,则建州方面的敌军便可自长平北上进击上党,乃至于威胁邺都。而他若奔救建州,则义宁危矣,义宁一旦告破,那么晋州就彻底的成为了敌军的囊中之物,周边段时间内再也没有援救的可能!更有甚者,乌苏也将会变得非常危险,继而上党、邺都同样变得不安全。
当然,还有一点转机或可期待,那就是河阳方面,据常山王所言,斛律光只带走河阳小部分师旅,那么现在即刻调集河阳人马北上救援建州……然而北豫州叛乱未定,河阳骤然空虚,河洛恐难再据有!
电光火石之间,段韶脑海中闪过诸多念头,但任何一个念头稍作延伸,所出现的都是让人难以接受、难以面对的局面。一时间,他也彻底丧失了对局面的判断能力,不知道该要怎样做才能扭转局面、将损失降到最低。
“速、速派遣使徒,奏告晋阳、奏告邺都……请示至尊,该当如何应敌?”
默然良久,段韶才开口说道,稍作停顿后,他便又补充道:“至尊凡有所命,某莫敢不从,以身死国、在所不惜!”
二王相争
且不说上党方面倍感焦灼的段韶,邺都方面近日也并不平静。
常山王高演留守邺都,本来只是主管军事。但是在其弟长广王高湛的建议之下,将在朝诸汉人大臣都给监控起来,自然也就将这些人的职权给顺势架空了一部分。
北齐虽然国力雄厚,但也是需要建立在政通人和的基础上、才能将国力给调集发挥出来。高演虽然参政多年,高湛也已经在近年开始录尚书事而有预政务,但他们终究不是真正的宰相。
这么庞大的一个政权,宰相所需要处理的政务自然是千头万绪,而且由于近年来齐主高洋几乎不理政务,大量的朝廷事务全都需要仰仗杨愔、高德政和崔暹等一干汉人大臣分劳。
如今这些人的职权被大加限制,骤然接手的高演、高湛兄弟们一时间也难以将所有的事情全都处理得面面俱到,尚书省案事积攒越来越多,哪怕其中绝大多数都只是闲余小事,但只要埋没了一件剧要之事,就会给当下时局造成巨大的阻滞。
高演这些年门下虽然也招揽了为数不少的谋士属臣,但这些人在府下出谋划策尚可,总不可能直接堂而皇之的跟随他前往尚书省处置政务。
尤其是一些需要京外州郡配合的政令,高演本身便欠缺在州郡人事上的影响力,如今处理起来也都难免多有阻滞。
如今摆在高演面前的问题有很多,关键重要的事则便有好几项。
一者随着时令进入初夏,河北各地降水严重不足,诸方旱情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就连邺都周边许多豪强权贵之家,都因为争水浇灌而频频作斗,规模有时候甚至都达到几千人之多,须得京中派遣禁军前往镇压。
二者随着旱情逐渐变得严峻,诸州郡也都纷纷上奏朝廷,希望能够减免一部分赋役压力,并且颁行一些赈济政令。尤其山东青徐等地,由于南陈在淮南的侵扰动作越发剧烈,其境军民也越发的不安,多遣使者入京奏事,大半都是诉苦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