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539节(第3页)

默然片刻之后,斛律光才又连忙开口询问道。

独孤永业先是点点头,旋即便又说道:“段王告令卑职等且先谨守城池、不得松懈,另请大王速归河阳以商讨对策。”

斛律光闻言后便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当即便又离开了金墉城,直向河阳而去。

此时的河阳沿河南北多立栅栏,并有纵横交错的沟堑拒马,而河阳三城城墙也都加固加厚,一副守备周全的模样。而这一幕幕画面在当下看来尤其显得可笑,他们十数万兵马丁役于此勤奋多日、昼夜赶工,结果营建起来的这道防线全无用处!

刚刚入驻河阳北城不久的段韶这会儿也是焦头烂额,待见斛律光自外行入,他便连忙站起身来说道:“事发突然,敌情动向尚未明确,我需尽快返回邺都奏告朝廷并商讨对策,河阳此间便再付明月。”

斛律光闻言后便点点头,接着便又沉声道:“若汾绛情势转为凶恶,河阳人马能否便宜行事?”

段韶听到这话后便又问道:“你意欲何为?”

“若晋州能够守据相持、使贼难进,那我想引河洛师旅突破崤函,直进潼关,以震荡关西!若情势危急、亟待救援,则西去轵关,进扰河东腹地,以扼贼之后路。”

尽管事情发展大悖于之前预料,但在从金墉城奔赴河阳这一路上,斛律光也在思忖对策,并且考虑到不同的情况而设想出两种轻重有别的奔救方案。

段韶在听完后便沉思片刻,过了一会儿才又开口说道:“进叩潼关,路远且阻,当下危机已经是迫在眉睫,恐怕难待如此周折用兵。取道轵关则路途险恶,亢师易损。若非不得已,可待邺都后令传达。”

提防汉儿

对于魏军最新的动向,河洛方面将士们虽然也都惊慌不已,但真正主事者尚能冷静分析、思考对策,但是邺都方面情况则就要混乱得多。

尽管邺都并非交战前线,但是作为北齐的都城,本就因为时流汇聚且人心各异而暗潮涌动,当此敏感的危难时节,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令群众侧目、胆战心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当然让人更加的惊慌。

当段韶返回邺都的时候,群臣多出城西紫陌相迎,并且连声询问当下敌情如何。

段韶生性缜密周详,当然不会在人前妄言军机,但见群众都是忧心忡忡的模样,于是便开口安抚众人道:“羌贼因知河洛置备重兵,恐难为敌,的确未敢奔行东进,对叛贼司马消难弃而不顾。

贼首李伯山为顾体面,避我兵锋、转道扰边。晋州所在同样有置重兵,而且后倚晋阳,黑獭旧为宿敌,屡有交战却仍未敢轻犯晋州,便是因为担心损兵折将、劳而无功。李伯山今番乱进,诚是智短,未可惧也!”

众人听到段韶这么说,心中的惶恐才略有收敛,但仍迟迟不肯散去,还想探问一下朝廷将要何以应对、移驾晋阳的皇帝陛下又安不安全。

但这些问题段韶自然不会轻答,在说完那一番话后当即便与前来出迎的禁军将士们一道入城,直奔皇城内的尚书省而去。

此时尚书省直堂中,留守邺都的常山王高演并长广王高湛等几名宗室,和杨愔等诸位重臣,这会儿全都聚坐堂中,待见段韶行入,忙不迭给他腾出一个位置。

“我之前便有言,羌贼本就没有必须要救司马消难的道理,观我河洛布置重防,或便转道进击别处。只是日前计议之时,参议群众只是一味陈述河阳布防,对此全未思及!”

相对于其他神情凝重之人,高湛的神情要轻松一些,言辞间甚至还有几分沾沾自喜的卖弄之感。

只不过他这番事后诸葛亮的说辞并没有获得群众回应,就连的确听过这话的高演对其都不作理睬,而是望着段韶疾声发问道:“孝先兄,河阳方面情势如何?军心士气是否危乱?能不能立即调度增援?”

“彼处情势尚可,虽然待贼不至的确是让人有些意外,但军心也并未因此大乱。将士们得知羌贼袭扰晋州,各自也都忧愤有加、士气堪用,只要给养给足,随时可以奔救他处。”

段韶先是开口回答高演的问题,旋即便又叹息道:“此番应敌失误确是失算,但只要晋州能够顶住贼势、固守勿失,待到诸路救援齐至,危局仍可挽回。先手虽失,国力仍存,晋阳方面有至尊坐镇,自是群情镇定,贼欲进亦难。当下尤忌轻率妄动,以免为贼分道击破,诸军协同共进,使贼诸方失顾,而后知难而返。”

“有孝先兄为此计议,我心绪安定许多。之前惊讶于羌贼狡诈,仓皇无计,还打算分遣师旅即刻往救,原来竟是不智之想。”

听到段韶这么说,高演便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他本身并不以军事韬略见长,在知晓贼击晋州之后,下意识的想法便是要派遣军队增援,却没想到这样反而有些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