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30节(第2页)
之前北魏朝廷确保河东所产的盐能够便于运输,并且疏导因各种意外而流入盐池的客水,还特地在境内修建了一条运河,名字叫做永丰渠,由盐池直通蒲坂。
李泰本以水利起家,也深知物流通畅与否的重要性,于是便选择经永丰渠前往盐池。前来蒲坂迎接的乡士,大部分安排散去归家,只留下身有官爵职位者跟随陪同。
河东所在的运城盆地总体地势比较低洼,所以境内多有泽塘,永丰渠便是依托这些地表水源修建起来。因在其下游与另一条河东重要的河流涑水交汇,故而河道水量和通航状况还比较良好。
可是在溯流而上、行过一处名为五姓湖的湖泽之后,永丰渠的水况便肉眼可见的变得恶劣起来。河道收窄、水量减少,有的地方还发生壅塞淤泛的情况,不要说通航运输,就连更基本的排洪泄流都做不到。
造成这样情况的,
布局汾绛
在后三国东西对峙时期,河东作为两国交战的最前线,爆发了许多场战事,双方名将多有于此交战。
西魏在河东方面最为知名的大将自然就是坐镇玉璧城的韦孝宽,而在韦孝宽之后则就非杨檦莫属了。
杨檦乃是河东正平郡人,早年追从孝武帝入关,之后又因其父曾经任职邵郡白水县令而与当地豪强相熟,故而便返回河东联络豪强以对抗东魏。
西魏之所以能够据有河东之地,杨檦可谓是出力甚伟。无论是进取汾北地区的正平、绛郡,还是东面的建州等地,全都战功卓著。随着西魏的防线战略收缩,杨檦便从建州返回中条山南侧的邵州长期驻守。
之前宇文泰东征北齐却死于军中,之后西魏诸军大败而归,杨檦便率部渡河于弘农西境接应败军,并且击败了斛律光的追击人马,才使得宇文护等人马得以顺利撤回潼关。
李泰与杨檦交往不多,但对其事迹却颇有耳闻,也一直想抽个时间面见其人交谈一番,但之前一直没有机会。此番出巡河东,他便特意着员前往邵州将杨檦召来相见。
待到杨檦抵达盐池,李泰便率先给了其人一个惊喜:总括杨檦前功,进授其人为大将军并封正平郡公。
“这、这……末将、末将何幸之有,竟得唐公如此恩遇!”
杨檦在听到对他这一系列的封奖后,一时间直接愣在了原地,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忙不迭跪地作拜谢恩,但神情语气仍然是有些难以置信。
李泰自席中站起身来将杨檦扶起,口中则笑语说道:“杨将军不必过谦,旧者关西势力微弱,国家之能有河东,将军之力甚伟。此后数年亦多任劳苦,沿河驻守、进退有功,河东腹地之所以得免外敌侵扰,将军亦多有功。今总括前功加以奖授,还请将军不要责怪朝廷处事之晚。”
“不敢、不敢……末将、臣汾北匹夫,因趁时势而能为国效力,前事诸类、不提也罢……今得主上如此嘉奖褒扬,剖肝沥胆、誓死相随!”
杨檦五十多岁的年纪,戎马半生、可谓是历经风霜,听到唐公对他这一番嘉许,一时间竟是忍不住感激涕零、泪流满面,不顾李泰的托扶,俯身又作深拜,口中哽咽说道。
看到杨檦激动失态的样子,李泰也不免暗叹一声。得益于高欢、宇文泰这两个枭雄人物的带领,整个北方都成为了北镇武人们的舞台,其他非北镇系统内的武将,即便是本身也颇有功勋事迹可夸,但总是不如镇兵们位高权重。
就拿西魏这方面来说,不只是眼前的杨檦,还有豫西地区的韩雄等人,包括韦孝宽这关陇头面人物在内,他们对西魏政权所作出的贡献并不比镇兵们要小,但是官爵势位却有着明显的差距。
如今李泰当家做主,无论是刻意施恩拉拢也好,还是为了调整国中武将勋贵的人事格局,自然也要把这过往刻意为之的冷落给纠正过来。
杨檦本身便功勋卓著,尤其是在河东与东魏北齐所进行的诸场交战中都表现出色。而且在其长期镇守的河东东部区域也有着不可替代性,除了杨檦之外,如今的霸府也很难挑选另一个人以取代杨檦。
历史上在宇文护当政时期所进行的邙山之战中,杨檦奉命东出轵关配合作战,由于周军在河洛战场交战不利,加上杨檦本身轻敌所致,为北齐击败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