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504节(第3页)

但是该说不说,这些突厥人如此的秉性倒给战场打扫提供了许多的方便。整座突厥营地绵延十几里,而由于人马牲畜的逃散,战场范围更是扩大倍余,单凭一众西魏将士们想要将战场快速清理打扫一遍也是非常困难,而且将士们经过一番激战后也都已经疲惫不堪。

可是有了那些突厥降卒们的加入,战场打扫起来就变得有效率得多。除了散落在战场上的物资很快被收捡聚集起来之外,那些逃散的牛马牲畜,众突厥降卒们也在努力的帮忙驱赶抓捕。

这些降卒们还会跪地请示允许他们使用套索,去套捕分散在战场周边的牛马。就算他们已经套来战马并翻身骑乘上去,也只是为了去抓捕更远处的牲畜,哪怕左近并没有魏兵盯守,而他们也已经跑出很远的距离,但还会驱赶牛马返回营地,不会擅自逃离。

李泰也是久经沙场、打过许多胜仗,但也不得不承认,突厥战俘是服从性最高、最让人省心的。他们会努力完成交代给他们的任务,并且竭力表现自己的恭从与无害,当任务完成后便自发的聚集在一起,但也绝不会交头接耳搞什么串联阴谋。

看到这些俘虏们如此表现,李泰也依稀明白了突厥人为什么能够如此快速的崛起壮大。因为草原部族的兼并成本较之中原地区实在是小得多,只要部族本身积蓄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获得一两场战事的胜利,那么接下来部族势力就会滚雪球一般的发展壮大。

也怪不得历史上隋唐在与突厥对战时尽管取得了某一阶段的胜利,接下来往往都会有继续养虎为患的操作,因为这些突厥战俘实在是太好用了。

因有这些突厥降卒们的效力,这片战场很快也被初步的打扫完毕。当李泰来到杨忠等人所驻守的突厥可汗大帐时,看到杨忠所部众将士们浴血奋战后的疲惫模样,他心中也是欣慰不已,阔步入前沉声道:“辛苦诸位了!”

杨忠这会儿也已经是疲惫不堪,但还是在亲兵搀扶下走上前来作拜道:“末将等奉命至此,幸不辱命。只憾敌众我寡,未能就阵生擒木杆可汗,使其引部败逃……”

“此事自有余者继续逐功,安陆公等奋战至此,已经是功勋甚伟!”

李泰连忙将杨忠搀扶起来,并让此间奋战的将士们解甲入帐且作休整,再着宇文贵等诸将检点人事、盘查收获。

得益于杨忠等人在突厥大营中枢发难,使得突厥内部纷乱,李泰所率领的主力大军才能如此顺利的由外围击破、进而控制整个战局。

虽然战场上跑掉了木杆可汗这个最大的目标,但此战就阵擒获的突厥权贵仍然不少,叶护、特勤、达干、梅录等大大小小各个级别的豪酋名王足有数百人之多。

而此时的木杆可汗,则刚刚率部冲出了高阙戍,沿着山势缺口继续向北仓皇奔逃。

束手就擒

阴山南北虽然位置上相隔不远,但气候却是迥然有别。阴山南面已经是春色浅露,可是高阙戍以北的山路上却仍冰雪塞途、朔风呼啸。

饶是木杆可汗并其麾下一众将士们都是从漠北苦寒之地成长起来,可是乍从春风和煦的阴山南面流窜到仍然严寒的北面还是有些吃不消。

尤其是战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不间歇的奔跑之后,渐渐出现了力竭的状态,变得步履蹒跚起来,有的甚至干脆一头栽进了雪窟之中。

此时木杆可汗一行已经从战场上逃离了数个时辰,原本他们打算在高阙戍暂驻一段时间、以收拢后续奔逃至此的败军。可是败军没有等到,追兵反而先达。

由于突厥本身便没有丰富的守城经验,再加上全都是刚刚逃离战场的惊弓之鸟,看到追兵抵达城下之后,木杆可汗便安排一部分人马留守戍城,而自己则继续率领部伍离城北逃。

这一跑就从白天跑到了深夜时分,天寒地冻加上夜幕笼罩,以及战马体力严重消耗,木杆可汗只能勒令部伍就近寻找一处避风的山坳稍作停驻休整。

因为在战场上撤退仓促,他们并没有携带太多的辎重,这会儿就连驻营的毡帐都不足使用,那只能优先供给可汗与其侍卫人员使用。其他的将士们也只能裹紧身上的衣袍,彼此依偎在一起抵御寒冷。

后方迟迟没有传来利好的消息,他们也不清楚高阙戍能不能够阻拦住追兵,因此也不敢生火取暖,以免暴露行踪位置。

可汗和主力精锐的侍卫们还可以割破马腿、收取温热的马血饮用果腹,马血虽然可以补充一定的体力,可是饮用太多又会让人变得干渴难耐。

于是普通的士卒们一边用力的撕咬着干硬无味的风干肉条,一边还要将积雪收进水囊中再裹入怀内,用体温将积雪暖化再温热,以供可汗等人饮用解渴。

等到天色微亮,恢复了一些体力的木杆可汗便又连忙下令继续上路。只是再次上路的时候,却有许多人马已经直接冻僵在了这处山坳之中,没有了生命的迹象。那些冻毙的战马被解剖分解作为储备的口粮携带上路,至于那些冻死的士卒则就被直接丢弃在了雪窟之中。

“再行出前方山谷,便可离开阴山了!”

一名木杆可汗的侍卫队长探路返回后向可汗奏告情况,木杆可汗并其身边侍卫们闻言后不免都是精神一振。

阴山北面虽然是大片的戈壁荒漠,但是为了方便进出漠南,木杆可汗还是安排了一些部落人口分布期间,作为大军出入往来的补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