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481节(第1页)

段韶抬手压制住众人的议论声,转又意有所指的开口说道。而高归彦在听到这话之后,脸色顿时变了一变,脑袋一缩便沉默不语。

于是接下来大军便仍以斛律光为先锋,自引所部并其他部伍共计六千人马先行一步,沿北崤道直取新安以奔援金墉,段韶则率领主力人马沿来路返回。而在他们大军撤离之时,也将弘农城付之一炬。

斛律光心忧父亲的安危,归程中行军速度较之来时又加快数分,一路上昼夜兼程,就连部伍中的战马都不乏倒毙于途。而这一路人马的行踪动态,也在不断的向金墉城下进行传递。

李泰虽然并没有长期的在河洛之间驻扎,但是在河洛之间的威望却是超过了许多东西大将,尤其是在那些一直处于边缘地带的伊洛群蛮之间更是声誉无两。

之前若干凤等借着李泰在群蛮之间的声望而得到配合帮助,才顺利的打通伊阙通道。如今李泰亲自到来,这些蛮人们自然也是更加踊跃的响应配合他的军事行动。

虽然说蛮人们战斗力和组织力都马马虎虎,但是作为山蛮土著还是颇有优势,许多地方都能发挥出不小的作用,比如说作为耳目查探情报并传播消息之类。

之前中外府大军十余万涌入河洛地区,邙山之战退守宜阳的时候却只剩下了五六万众,刨除李弼所部近万徒众之外,损员还是超过了三万余众,除了在战场上的伤亡和被齐军俘获之外,另外也有数量可观的将士们溃逃在河洛之间。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齐军也没来得及系统性的在河洛之间进行清剿,使得那些人马在河洛乡里之间尚可游荡躲藏。随着蛮人们的奔走联络与宣扬,这些逃散的人马也都知晓了太原王军入河洛、围困金墉城的消息,便也都纷纷投奔过来。

李泰在将金墉城围困旬日之后,部伍规模也在快速的壮大。前来投奔的蛮人部伍与中外府逃散军众们累加起来,竟然直逼两万之众,较他最初来到河洛时的兵力翻了几乎一倍。

李泰将这些人马调配到伊洛之间那些城垒之间,大大增强了对于河洛之间的控制力,同时也借此对齐军的动向了若指掌。当斛律光率部冲过新安的时候,他这里便也已有所知,并且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这段时间里,由于攻城土山上架起了河阳砲时不时给金墉城来上几砲,城中也不再一味固守不出,针对土山发起过几次突袭,但无一例外都被城外的驻军给击退。不过在李泰并没有下令蚁附攻城的情况下,双方的战斗烈度也并不算强。

可是由于城外的沙堤筑造的越发错综复杂,不异于在金墉城外更筑一座外城,看起来就显得金墉城形势非常危险、岌岌可危,而这也正是李泰要在援军杀回的

笑言分羹

在此番跟随太原王进击河洛的襄阳将士中,吴明彻是为数不多出身南朝的将领之一,而他被安排的职务就是一名步兵大都督。

在襄阳军伍战斗编制之下,步骑大都督便是直接受命于中军主帅的作战长官,骑兵大都督所统控的人马通常在八百到一千五百人之间,而步兵大都督所统控的兵力则通常可以达到两三千人。

吴明彻所统兵力就在两千三百多人,在战阵中部署于中军左前方的位置,通常而言是属于

赐绢万匹

城外战斗虽然结束了,但人心却并没有就此平静下来。尤其是在目睹到斛律光在城外与敌交战、无功而返,金墉城中将士们也心情也都不免沉重复杂。

城外罢战之后,魏军却并没有就此停息下来,又向金墉城南的土山增派卒员,并且向土山上运输石弹,不久之后城内便又响起了石弹的轰砸声。

连日遭受此类进攻,由于这些石弹的落地点大体都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区域之间,所以城中守军们也并不再像最初那样惊慌,只要避开这些区域,基本上便也不会遭受什么损伤和影响。

虽然如此,但那些石弹落入城中后所造成的巨大声响还是颇有惊心动魄之效,哪怕是已经搞清楚了其攻击规律,每当敌军再发起此类进攻的时候,城中守军们也都尽量减少活动范围,各寻掩体隐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