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477节(第3页)

两种思路逐渐清晰之后,李泰并没有急于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是又望着同样没有发声的长孙俭说道。

长孙俭虽是台府首僚,但同样也是中外府元老,而且与大冢宰宇文泰还是儿女亲家,之前众人议论纷纷,他都没有发声表态。

此时听到李泰的问话,长孙俭站起身来作拜于李泰案前,口中沉声说道:“诸君在事所见都精深透彻,卑职亦无高见可以优出群众。大王既问,卑职不敢不言。近年来大冢宰行事的确是偏离大体,有失往年之公正周全。

譬如旧年对大王屡有提拔启发、重任相加,人皆称此识人之明!正因有此前事,如今即便时乖命蹇,亦可不失托付之人。王之所赴,义之所趋。王之所在,义之所在!”

听到长孙俭这一回答,李泰便也暗叹一声。宇文泰让梁睿前来襄阳求援,可不仅仅是让自己过去救场,同样也是为其家族谋求一个更好的处境。

他如果不去河洛,不只是辜负过往一路提拔栽培的恩义,更是罔顾众多关中子弟们的安危,对于来日入主关中都是非常不利的。

可如果去了,就得承认是从宇文泰手中接过执掌朝纲的大权,所以在对后续霸府人事和宇文泰家人们的处理上,就必须得更加温和。

李泰对此倒也并不反感,而且说老实话,如果没有宇文泰的栽培提拔,他也很难在西魏时局中脱颖而出。就算近年是生出了一些矛盾龃龉,但是对于宇文泰的恩义他也一直记在心中。

可问题是,现在的宇文泰还能不能主持大局?自己前往河洛之后,能不能顺利的接过权柄?据梁睿所言,宇文泰派他来的时候,甚至还要让李远在场,这就说明宇文泰的状态堪忧,随时都有可能被身旁近人挟持其意愿、篡改其安排。

所以李泰也要做出两手准备,河洛当然是要救,而且必须得他自己亲自前往,正如长孙俭所言,王之所在、义之所在。但关中局面也不能忽略掉,同样也得派人前往,哪怕暂时并不掌握关中权柄,也必须彰显出自己的存在!

在将群众意见汇总一番之后,李泰便下令高乐率领梁睿、若干凤等率领五千精骑先发,汇同郭贤、李人杰等,先行奔赴伊阙,确保三鸦道畅通无阻。

同时又以他的堂兄、荆州总管李裒率领五千人马进据武关,连同梁州总管崔猷、洛州刺史泉仲遵等,在不与渭南侯莫陈崇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暂将势力阔进到关中南部。

李泰自己则亲率两万大军,连同一直在西山养病的于谨,一起沿三鸦道奔赴河洛以作救援。

苍天薄我

武川白道地处阴山山脉当中,是出入漠南草原的重要通道。在战乱的年代,这里是兵家要道,等到了和平时期,就会有大量的商贾出入此间。

“春夏之际,漫山青葱,山道独白,所以称为白道。人物聚处,纷争便多,我少年时期方识控马,便随着兄长们在白道与人争斗。那时的日子,恣意又快活,整日游荡,无忧无虑……”

今天的宇文泰状态较之平常要好许多,自昏睡中醒来后,整个人都显得很有精神,还颇有兴致的跟一直宿卫舍前的李远讲起了他的家乡武川镇。

“人生最好便是少年,上有父兄当户营生,少类只是浪行乡里、睚眦必报。有商旅盗我族中羔羊,我追踪百里、在途杀之!归家时父母还道我为强人所劫,正自悲伤呢!”

讲起自己少年顽劣的事迹,宇文泰仍是一脸自得之色,但很快眼神又变得有些黯淡:“当年还在山林匿起了一片野枣树,盼望着转年返回后再入山采摘,没想到当年一去竟成永别,白道风光只有梦里能见,当年引我离乡的父兄也俱成游魂……”

李远听到宇文泰语气变得伤感起来,便连忙垂首说道:“主上安心养病,待到体中转好,臣等再追从主上征讨四方,可以北出河朔、巡边白道,风光归乡!”

“唉,平生见过许多关塞山川,都不如我乡土可亲可爱。之前若知岁终于此,我或许不到河洛来了,思乡之情销魂蚀骨啊,关中虽好,非是吾乡。”

宇文泰又怅然长叹一声,旋即又望着李远笑语道:“李万岁、万岁,当真吉言,人当真能长存万岁吗?英雄衰老,尤是可怜,世上许多人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我却有许多大计未作、抱负未展,苍天薄我,可恨可恨!”

讲到这里的时候,宇文泰已经是潸然泪下,那泪水迷蒙的双眼中满是对人间的眷恋和不舍。旁边李远等亲信们看到这一幕,也都不免吞声落泪、悲伤不已。

“今是何时?使徒到了襄阳没有?伯山知否我正在此苦守待他?小子性情刚强,是否还在怨我前事?”

过了一会儿,宇文泰又让人撩起窗前的垂帷,看看外面的天色和雪景,口中喃喃说道:“可惜他不是我的儿子,可惜……有子如此,老夫无憾。得父如我,儿辈亦幸。父子同心,天下不足平,王事必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