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52节(第2页)
从义阳被调回襄阳的刘方贵作为向导,为李泰介绍着襄阳这里的人事风物。
刘方贵本来就是襄阳人士,旧年李泰刚刚出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并进襄阳,刘方贵驻守樊城、不敌而降,自此以后便一直在李泰麾下任职,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趾高气扬的故地重游,心中也是唏嘘不已。
再看其他原本襄阳城中较之他职权和名位都远超过的人,如今在自家大王面前也只能卑躬屈膝,往年对自己不假辞色,如今也都需要小心逢迎,刘方贵也不由得大感人生际遇之奇妙,他比别人少走了数年弯路,如今俨然已是台府元从,再遇故人时际遇也已经高下有判。
李泰倒是没有刘方贵那么丰富细腻的内心戏,但当听到刘方贵讲述襄阳大族圈地情况时,也不由得感叹这些豪族真是狠,几家累加起来,都快要把襄阳城外广阔山川给彻底瓜分了!
造成这样的情况固然是因为这些豪强大族有些贪得无厌,但也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如今定居襄阳的这些大族,大多数都是胡亡氐乱时期逃难而来的关陇大族,诸如关中韦杜、河东柳裴等等。
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本来就没有秩序,豪强大族仗着各自人势肆意圈占山泽土地,而百姓们生存都成问题,对此当然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甚至巴不得这些豪族们将他们的乡土都给圈占起来,如此起码还能托庇求活。
眼下李泰既然将襄阳作为行台驻地所在,原本此间的秩序当然也要有所改变,不可能再维持旧态。但是在确保局面稳定的同时建立其新的秩序,并且完成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分配,该要怎么去做,李泰眼下尚无定计。
一行人将要进入山林范围的时候,李泰注意到正有一支车马队伍进入刘方贵之前所说的河东柳氏故宅中,便不由得好奇问道:“柳仲礼还有族属留此?”
由于之前梁王萧詧所治理下的襄阳与荆州军府关系尚好,因此这些襄阳大族与荆州军府之间也都没有什么冲突矛盾,唯独有一个比较例外的那就是河东柳氏的柳仲礼。
汉东随陆之地正是从柳仲礼手中夺来,而且李泰还狠狠的将柳仲礼批斗公审一番,使其常年荣居江汉之间最受鄙夷和厌恶的人物第二名,第一名那自然是祸乱整个南梁的侯景了。
李泰对柳仲礼倒是没有什么仇恨,只是看到其族地故业当中还有人员出入,一时好奇之下便随口问一问。但刘方贵也离开襄阳许久,并不清楚乡土近年人事变迁,闻言后只是摇头表示不知。而随行的台府官员也才刚刚搭建起行政流程,尚未深控乡里,同样不知究竟。
“末将等前往探一探,若是什么漏网之鱼,当场擒拿下来!”
随行的权旭、李雅等几名督将本就活泼好动,一路行来瞧着春日田野间活跃的狐兔莺雀之类小动物已经是技痒难耐,见状后忙不迭表态说道,准备趁着外出打听之际沿途游猎一番。
李泰自知这些家伙打的什么主意,闻言后只是沉声道:“沿山游走一番也可,切记不准伤损农田!以礼稍作询问,不要扰人乡居!”
这些家伙自知大王法度严谨,倒也不敢放肆违命,当即便分出十数骑,向着那河东柳氏乡业飞奔而去。李泰一行则继续入山,沿着山道游赏一番,上午时分便来到了西山寺。
这一座古刹也算是历史悠久,因为于谨暂住于此休养,因此行台还特意安排几十名甲卒于此驻守,当见李泰一行到来,驻守兵长忙不迭率领群卒入前拜见,寺中僧徒也都纷纷拜迎。
李泰并没有对寺庙多做游览,径直向于谨所居住的院舍行去,于谨之子于翼和姚僧垣等几名派来为于谨治病调养的医师都在廊前相迎。
“姚将军还有诸位名医不必多礼,你等俱是医道圣手、活人有德。常山公乃是我国元勋宿老,希望你们能够精心诊治,尽快让常山公康健如初!”
李泰先是对姚僧垣几人稍作寒暄,然后又望向于翼说道:“府下事务杂多,日前才得以返回襄阳。二郎你侍父勤劳,让人钦佩,有什么需求直告府员即可。”
“多谢大王关照!”
于翼还是比较年轻,不太擅长隐藏自己的情绪,自见到李泰的时候眼神便十分的复杂,听到这关心的言语,也是感动夹杂着抵触,神情颇显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