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414节(第1页)

李泰也是从广陵王处打听得知,就在上一次废杀孝武帝而拥立文帝元宝炬的时候,先皇便一度想要册封宇文泰为安定王。

不过那时候关西政权立足未稳,再加上宇文泰本身势力也不够强,并且还有针对各方统战的需求,以及高欢这个异姓权臣渤海王新有逐君之丑等种种原因,宇文泰也不敢过于冒求名位,还是将此力辞了。

这一推辞之后,接下来便没有了更好的机会,于是宇文泰便一直保持着安定公的爵位到如今。

李泰原本还以为宇文泰一直没有试图争取王爵,是他这所谓的托古改制有这方面的限制,又或者他本身并没有类似的需求,所以事情一直搁置下来。

不过在了解一番后,这所谓的改制只是一场由霸府主导的换皮游戏,更加不会存在对宇文泰名位的限制。

至于说宇文泰没有这方面的需求,那就更不可能了。一个权臣是尤其需要区别于其他臣子、将自己独列一档的需求,什么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加九锡等等,浑身上下都得彰显出来我们不一样!

历史上宇文泰死后不久,便发生赵贵、独孤信这些等夷强臣意图谋反之事,虽然也不排除是宇文护先下手为强,但也说明这些人因为长期的名位相当而对宇文家的权力传承存在着极大的威胁。

所以李泰断定宇文泰是需要一个有别于其他柱国的名位标志,而之所以没有主动去争取,那原因就多了。

李泰想要在江陵之战前一直都保持跟宇文泰之间的融洽关系,那给这个真便宜老丈人运作一个王爵可要比说上一万句漂亮话有效的多了。我特么这么卖力帮你造势,你要还弄我的话,你再等十八年投胎回来都没人乐意给你搞劝进!

揣我意深

李穆等人在听到李泰的提醒后,顿时间也都纷纷拍额抚膝的感叹自己为何如此迟钝,竟然没有提前意识到这个问题!

“怪不得主上对太原公这般宠信厚爱,太原公当真是有某等远不能及的智谋眼光!我等也当真是痴愚武夫、见事缓慢,这么明显的问题竟然还需要太原公当面提醒才有觉悟!”

席中田弘一脸懊恼的拍案叹息道,在座其他人闻言后也都纷纷点头。

他们这些中外府武将基本都算是宇文泰的铁杆心腹,同其他人又没有太复杂的效从关系,因此自然也是乐见宇文泰的权位更进一步,最好明天便直接代魏称制,让他们这些人也过一把开国功臣的瘾。

“此日承蒙太原公款待,又作此番赐教。众位都贪吃少饮,酒意未深,不误言事,既然都有要为主上礼请殊封的急念,事不宜迟,不如现在便同去?”

有人站起身来,一脸急不可耐的开口说道,之前没有意识到也就罢了,现在既然说到了这里,这种在主上面前争取表现的机会又怎么能落后!

闻听此声,顿时又有数人站起身来响应这一号召,那股热情完全压制不住。

“此时都已入夜,又能转去哪方?擅闯皇城宫禁,非但不能成事,反而还要受罚!”

在场总还有人不失冷静,望着积极踊跃的几人,李穆便忍不住开口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待见几人又讪讪归席坐定下来,李穆才又继续说道:“此虽理所当然之事,但这么多年来悬而未决,想必当中也是有着一些疑难阻滞。若是当中事理未明便贸然启奏,以致谋事不成反而拖累主上的构想,则我等悔之晚矣!还是先听一听太原公的更深见解,计议周详之后才能建事成功!”

众人听到这话后也都纷纷点头附和,暂且按捺下那急不可耐想要争取表现的心情,又都眼巴巴望向李泰,想要看看他还有什么补充。

李泰见状后便又笑语道:“事情倒也没有什么所谓的阻滞,主上执掌国事多年,本来就是人心所聚、众望所归。旧年之所以言事不成,关键还在于当时国中情势危困,为了维稳局面、团结内外,主上才不以私计为先,同伴于群众,共奖王室。

如今时机已经不复往年,为主上加以荣爵也是顺理成章,谁若发声反对,无疑是存心抹杀大统以来上下群众同心共力所塑造的局面!只不过眼下国事初清、群情乍稳,我身为边藩镇将如果擅议国中人事,不免给人以咄咄逼人之感。所以事告诸位,希望你们能够踊跃补此国事之漏!”

李泰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却并不打算自己冲在最前方,而是对李穆等人稍加点拨,让他们先打头阵。

一则如今他的身份摆在这里,并不需要再事事争先的表现自己,总得给下边的人一点机会。什么级别就要干什么事情,他要率先发声了,或许就会让人误会这是否已经是宇文泰准备向着至尊之位发起最后的冲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