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374节(第4页)

“启、启禀大王,我军、我军在赤亭大败,任将军亦被敌军就阵擒获……”

几名前锋败卒逃回营中后便被引入侯景大帐之内,旋即便战战兢兢的汇报师众大溃的这一消息。

侯景听到这话,眼前顿时一花,需要两手扶案才能坐稳,口中则沉声说道:“任约即便不谓稀世名将,但随我转战南北也多功勋可称,却不想竟然败于素无声迹的吴儿之手,莫非天意仍怜梁家?”

任约的战败,可谓是葬送了侯景此番西征仅剩的一点希望和可能,此时的侯景虽然灰心失望,但也知情况陡然变得凶险起来,若是应对有误,恐怕就连他都难以安全的返回建康。

于是他便强打起精神,沉吟一番后旋即便下令道:“即刻召集诸营甲卒,强攻巴陵城!”

此时的巴陵城中情况同样不甚乐观,城外敌军要面对的困难同样也在折磨着他们,而且更有一种困守孤城、不知援军何时将至的惶恐感。

此前侯景乱军连日强攻已经给城中守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全凭着大将王僧辩不畏自身的凶险、亲冒矢石的昼夜巡城鼓舞士气,再加上精妙的指挥,才一次次击败瓦解了敌军的攻势,并一路坚持到了现在。

但就算是王僧辩也解决不了城中粮草渐少、时疫蔓延扩散的情况,之前这段时间虽然敌军攻势渐弱,但是城中大量非战斗的减员也让士气低落至极。

此时城外敌营中再次响起了激烈的鼓角声,顿时也让城中军民惊惧不已,甚至有的人都不由得发出了绝望的悲哭声。连日的围城煎熬给他们造成了深重的折磨,眼下的状态恐怕已经不足以再抵挡住敌军那如狼似虎的狠恶攻势了。

正在这时候,城主府中也响起了高亢的鼓声,在前后鼓吹仪仗的拱从下,主将王僧辩再次出现在城中惶恐的军民群众们面前,向着民众们大声喊话道:“乱军士力疲惫、军势将近,所以数日不攻。今日再攻,绝非胆气复壮,而是势穷将遁,恐我衔尾追击,故作姿态罢了。今我只需固守城池,不久之后围困必解!”

将士们听到王僧辩此言,心中便又渐渐升起了希望,并在王僧辩的分布调度之下各自登城设防。而王僧辩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与城偕在的决心,直将自己的仪仗摆设在敌军进攻的正面,身披战甲直面敌军的攻势。

城外军鼓声响起数通,一直过了大半个时辰,诸营军众才陆续集结起来,在各个将领的带领下汇赴中军大帐,旋即便又被分派调遣到攻城前线。

侯景这一次并没有身在城下督战,正如王僧辩的猜测那般,他此番攻城主要目的自非孤注一掷的想要再试一下究竟能否攻克巴陵城,而是为了撤军而作铺垫。

乱军组织混乱,哪怕是侯景自己也不能了如指掌,尤其是在困顿此间多日之后,侯景都已经不知诸营还残留多少可战之卒。若是贸然撤离,局面必将混乱难制,若再加上城中守军反攻追击,军势也必将崩溃难守。

所以他才要以攻城为借口,一方面对城内守军加以震慑、让他们不敢擅自出击,另一方面则就是要检点诸营有生力量,尽可能成建制的撤离战场。

主将本身都无战心,这一次的攻势自然也是绵软无力,城中军民们早得王僧辩的鼓舞,此时再见敌军攻势强度当真大不如前,所以也都是心绪大定,奋起余勇不让敌军有任何突破城防的机会。

几次进攻无果,乱军陆续撤回营地,傍晚时分营地中也都升起了灶火,但除了少量专供督将们饮食的灶火之外,其他灶上无非烹煮着江中打捞的水草,纵然能够果腹,那滋味也是一言难尽。

入夜之后,侯景率先带领本部数千精锐撤离大营,沿江往东而去。随即诸将也都各率部伍陆续撤离,等到最后一批人马撤离的时候,便直接在营地之中四处放火,一些残留的营帐甲械和营卒尸体顿时都熊熊燃烧起来。

当城中王僧辩听到军士们的汇报后便也匆匆登上城头,见到城外各方蔓延的火势以及敌营那滚滚升空的浓烟时,顿时也忍不住笑逐颜开,挥起拳头重重砸在城堞上并大笑道:“此战定矣!”

随着乱军先锋任约所部战败,侯景又在巴陵城外焚营而走,不只是巴陵城因此解困,也意味着侯景此番西征最终是以失败宣告结束。

当这消息传开的时候,江陵城中士民都不由得欣喜若狂,连日来凝聚在头顶的阴霾霎时间消散一空。

而湘东王也是大喜过望,直接给固守巴陵、阻拦住乱军主力进犯江陵的王僧辩加以尚书令、征东将军的荣衔官职,至于其他众将也都各有封赏,并且着令诸军在王僧辩的带领下向东发起反攻,打算要一举收复失地。

远在襄阳正为他六叔发丧的梁王萧詧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一时间心内也是不由得五味杂陈,既有庆幸又有不甘、嫉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