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371节(第1页)

听到湘东王这一番自夸,几名邵陵王故吏心中也颇不是滋味,但也只能陪着笑脸点头应声道:“大王英明果敢,确是灭贼中兴、匡扶社稷的不二之选!”

“前者我使王僧辩传言许之移镇湘州,邵陵不肯就我,浪荡淮内无所附就,结果却被魏人击破擒获,引送江陵,如今已在途中。”

湘东王又望着几人笑语道:“如今还尔等故主,速速北行相迎。须得牢牢记住精心辅佐、规之正道,如若不然,定惩不扰!”

几人听到这话后,一时间又是惊喜又是纠结。邵陵王虽然不堪,但总还算是宗室之长,若能拱从其侧,他们这些人也不至于寄人篱下而倍受排挤打压。但湘东王说的如此仁厚豁达,却又让他们有些惊疑不定。

但无论他们各自是何想法,湘东王却也不给他们选择的余地,当即便勒令几名之前得令的心腹带上这些人一起打点行装、准备出城。

当这一行人行出湘东王府的时候,其中一名邵陵王故吏突然向着街边一名行人高声呼喊道:“韦主簿几时来的江陵?”

那名行人正是之前出使沔北的韦鼎,因其出使与李泰交涉结果不佳,自知邵陵王恐怕不能长久,返回复命之后便找了一个借口离开齐昌,而后便往江陵来。

听到呼喊声,韦鼎转头望来,旋即便认出了几名邵陵王故吏,于是便走上来说道:“不意还能与诸位相见,许参军等早入江陵,想必已经安顿下来,为何又一身行装、似要远行?”

几人中一名年纪与韦鼎相仿的文士名为许亨,本安陆人士,旧年避祸郢州而被邵陵王召入府中任事,此时听到韦鼎的问话,许亨便叹息一声旋即便将湘东王的吩咐讲述一番。

韦鼎在听完这话后,脸色便微微一变。

许亨则又开口道:“韦主簿似是新入江陵,如若仍然无处投奔,不如同某等一起出迎邵陵大王?湘东大王有言将置王湘州,届时开府治民亦需才力,某等本就大王故属,随从同往亦是应有之义……”

韦鼎闻言后先是略作沉吟,旋即便歉然说道:“今番入城是有亲故需访,之前便遣奴相告、不可失约,只能有负许参军相请了。”

许亨等人闻言后,不免面露失望之色,但也知人各有志、不便强求,再加上同行的湘东王下属已经忍不住发声催促了,于是便也只能遗憾告辞。

韦鼎站在街上望着这一群人离去的背影,神情变幻几番,终究还是没有忍住、再疾行几步追上来,示意许亨靠近自己然后小声道:“湘东素来不以德义称,此行也未必能得善果,许参军等既出,便不需再作归想,北去为吉!”

许亨听到这话后不由得愣了一愣,再见韦鼎一脸严肃的神情,于是便重重的点头然后才又上路。

因为未得湘东王的明确指令,前往沔北的使者宗懔一行也不敢直接便返回江陵,在抵达两国边境所在的石城时便干脆停了下来,任由魏人如何催促,只是不肯动身离境。

就这样厚着脸皮拖延数日,一直到了二月下旬,湘东王派来迎接的使员才终于来到了石城。

彼此汇合之后,他们才终于从护送至此的魏军那里接过邵陵王。因有湘东王的叮嘱,几名心腹也未敢直接在石城境内便下手毒杀邵陵王,以免再给魏人插手和大肆宣扬的机会。

许亨等几名邵陵王故吏自然

天薄梁家

襄阳城外,梁王萧詧神情肃穆的站立在最前方,而其身后和两侧站满了襄阳文武僚属,每个人都绷紧着脸,使得此间氛围压抑至极。

南面一支队伍缓缓向北而来,军士们皆缟素而行,队伍中央的马车上便装载着邵陵王的棺椁。而在马车前方,邵陵王故吏许亨亦一身素麻的装扮,手持着一杆招魂的麻幡,披发跣足,一边走一边高唱着招魂的歌辞。

这一幕尤其让人感伤落泪,本来执幡招魂者应该是死者儿孙亲属。但邵陵王门下三子,长子萧坚死于建康台城被侯景攻破时,次子萧确因有勇力而被侯景招降,陪同狩猎时欲引弓射杀侯景未果而为贼所杀,三子萧踬在齐昌一战没于乱军之中。

到如今,邵陵王子息俱无、麾下势力也荡然无存,被毒杀之后弃尸荒野,唯余一名故吏收其尸身送于襄阳。哪怕寻常庶人但有儿女嗣传,也可白幡招魂。然而邵陵王招魂不止麻幡,还是断幡,这意味着其人已经绝后,而且本身也是不得好死。

当这扶棺而来的队伍出现在视野中时,梁王萧詧顿时嚎啕大哭起来,一边悲哭着一边哀号道:“苍天啊,何以独薄梁家!国贼未除,家贼又生,君上不祥,亲众遭难……”

听到大王作此悲哭哀号,襄阳群众们也都痛哭流涕,一时间整个襄阳城南面响起了一片悲声。

在将邵陵王尸体迎入襄阳后,梁王并没有下令即刻安葬,而是将其棺椁暂且安置在襄阳西山佛寺中,并且着令官民前往祭拜。

之所以作此安排,当然不是因为梁王对于萧纶这个叔父感情特别深厚,还是为的要将湘东王毒杀兄长的事实公之于众,让世人都知道他这个七叔的凶残狠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