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68节(第1页)
李泰自知萧老七这货就是贱皮子、畏威而不畏德,若是不偶尔敲打一下,尾巴就要翘上天。不过他还没想好接下来再怎么敲打一下老七,接下来映入眼帘的一条消息便让他顿时火冒三丈。
湘东王书信中交代,其兄邵陵王在被驱逐出郢州后,可不只是派遣使者前来沔北联络,在韦鼎前来恳求借地之前,这个老六便已经先一步遣使北齐,并且被齐主加封为梁王。
李泰之前忙于政事、归镇未久,再加上也没有耳目在萧老六那里,对此还真的不知。
原本他还觉得这老六是有点穷途末路的意思,却不想这家伙仍然路子野得很啊,一边接受北齐的册封,一边派人跑来自己这里借一落脚点,这是把他刷着玩呢!
尽管李泰也压根就没有答应萧老六的请求,但被耍了一把也是不解气,顺便也想来个杀六给七看,于是当即便决定由郢州刺史李允信率领所部、汇同安州王杰并随陆人马,出击盘踞齐昌的邵陵王。
将军妙笔
人日过后,荆州总管府下便开始官民复工,百业复产,一些远道而来者也都陆续的告辞离开。
不过来自江陵的使团,李泰还是盛情将他们挽留下来多住上一段时间,自己虽然没有时间亲自陪同,但却吩咐府员们给他们安排丰富的活动项目。
“诸位请看,此间便是荆州府学。馆阁落成以来,州郡选募诸方学子入此受学,凡总万余员众于此知经明义、识文通理……”
随着荆州总管府辖区越大,荆州府学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城中已经是一个让人难以忽略的建筑群,许多江陵来人也好奇这一片建筑群的功能,于是州府索性便安排人员陪同游赏并作出讲解。
“北人或也知学?”
当队伍中有人突然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时候,顿时引得整个游赏队伍众人都笑起来。讲到骑射武艺,南人或许不精,可若是讲到治学文艺,则就难免心生优越感。
听到这些笑声,几名作为导游的州府属员都忍不住面露愠色,但是有一名少年属官走上前来,不卑不亢的说道:“通常以论,北人确是寡于学术。尤其南阳此乡旧有名族不守乡业、弃土而走,以致此乡长年沦为蛮荒之野,民不知书、更不知学。
李大将军入治之后,深感乡德堕落、唯学能止,所以造此州学,邀民授业,学不必深,知义则可,乡情风俗,由此一改。固是不如南国专学精艺,但民智普开、各知所守,仰于李大将军恩庇,于此乱世之中尚可安居乐业。”
众江陵人士们听到这话,登时乐不出了,尤其当中便不乏被斥作不守乡业、弃土而走的故籍南阳人士,这会儿脸皮更是隐隐有些发烫。尽管当年做出这个决定的并不是他们,但也是他们的祖宗们。
“听韩郎声言语气,似乎并非沔北此乡人士?”
又有人望着这个少年属官笑问道,原本不怎么在意这个州府安排的小跟班,这会儿也正视起来。
韩勰尚未从维护州府尊严的战斗状态中切换出来,闻言后便也点头说道:“卑职本安陆人士,旧从亲长居在淮南。侯景作乱肆虐乡野,卑职乡居亦难幸免,亲人俱遭虐害,唯余一人得免,流落泽野幸得李大将军门下仁义师众解救,自此捐用军府,始知人间尚有尊严安乐!”
虽然还是在拿言语去刺这些江陵人士,但毕竟是自己身世相关,韩勰讲到这里的时候也不免声音喑哑、神情悲伤。
江陵众人听到这里,也都各露忧伤神情,无论他们身份如何,是否亲身经历,如今仍自贼势猖獗的侯景乱军都是他们这些南朝官民心中的痛。
几个在江陵身居官职者听到韩勰自陈是受到了李大将军的解救庇护,心情也不由得变得复杂起来。他们或许能力并不怎么样,但还拥有着基本的道德和是非感,本国子民遭难却要靠他国大将解救保护,这无论如何都说明了国中上位者的庸碌无能!
韩勰倒也并没有继续深挖这个话题来刺激这些江陵来客,在打击了这些人的轻视傲慢之心后,便又与几名州府同僚引领他们在府学中游赏起来。
抛开州府的治学水平高低不说,这学馆环境是真没得说。
府学本身占地面积极大,各种形式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其中,府学中有铺的平整的青砖路面,馆阁院落之间还有一些花圃、果树、竹林等园林景观可供学子闲来游玩休憩,就连他们这些访客流连此间都不免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