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359节(第1页)

在可朱浑元困守金墉城后,河洛之间的北齐守军力量已经被分割开来。宜阳九曲城因为要防备西魏的关中主力人马,虽然驻军不少但却不敢擅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柏亭城则被李人杰和史静等带领蛮兵团团包围,也失去了作为一个中枢节点的作用。

可朱浑元作为北齐留守河洛的主帅,当然是有责任解决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绝不能一直龟缩在金墉城中。

李泰勒令诸军对于柏亭城只围不攻,除了蛮兵本身战斗力比较渣之外,也是为了将柏亭城当作一个诱饵或者说陷阱,迫使可朱浑元分兵去救。

只要可朱浑元有所行动,李泰就能在其行为之中寻觅破绽,从而再寻求与之交战的机会,将之击败甚至于斩杀于阵,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河洛大捷,而不是不疼不痒的几次胜利。

如今柏亭城被意外的拿下,常理而言,为了维持完整的河洛防线,可朱浑元可能还会冒险派兵夺回。

但只要他仍然不失理智,就会明白凭其力量眼下已经很难再维持完整的河洛防线,所以最有可能的应对方式就是固守金墉、河阳一线,以免陷入更多的力量。

至于宜阳方面,能守住固然最好,即便不能守住,也能消耗一部分西魏的力量,使其能够以逸待劳的迎战敌军主力。

与此同时,柏亭城一旦得手,如果对那些蛮部犒赏分赃,那么他们得到物资之后便有可能直接返回山林、落袋为安,不肯再冒险为李泰所用。如果不进行分赃的话,那么这些蛮人就有可能心存愤懑、乃至于倒戈相向。

李泰很明白,他进入河洛之后之所以进展比较顺利,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此间敌人误以为关西的主力大军很快就会进入河洛,所以在一些应对选择上往往才会投鼠忌器。所以李泰能够屡屡得逞并不在于他多聪明,而是在于敌人的视角存在着极大的视野盲区。

如今九月都快结束了,关西大军必然也早已经聚集在了弘农,接下来再有行动势必就会暴露主力人马无意河洛的行军计划,如此一来李泰所面对的情势就会变得被动起来。宜阳的人马得以解放出来,可朱浑元也能放开手脚在整个河洛地区对他进行围堵作战。

所以柏亭城被提前拿下,并不意味着什么好消息,当然也不能说是什么过错。起码获取到了城中所积储的众多军资粮草,而这正是从三鸦道轻兵北进的李泰所欠缺的。而且如果长时间的围城无功,那些蛮人们热情可能也就会消退,未必能够熬到李泰钓出可朱浑元那一刻。

总之这件事有好也有坏,至于接下来的局势走向,则就要看李泰怎么运用了。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对李雅说道:“攻夺敌城,当然算是一功。但你俯拾降人,即便受赏也谈不上是壮勋。今我再交付你一事,如果做得好,归后便可进授帅都督。”

“才只是帅都督?”

李雅听到这话后顿时有些提不起兴致,可当见到李泰转手往身侧去摸的时候,忙不迭挺xiong抱拳道:“请大将军吩咐,末将一定完成任务!为王事尽忠,为大将军效命,又怎么能够计较势位的尊卑?军中虽有以位傲人的恶习,但末将绝对不在此列!”

谁能胜之

柏亭城内,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当然除了被关押在俘虏营中的那些北齐将士们。尤其是那些被请入城中的蛮酋们,脸上的笑容更是从入城伊始便没有消失过。

因为今天是李大将军按照之前的约定,召集这些蛮酋们入城分赃、不对,是分取战利品的时刻。柏亭城被攻克之后,城中所积存的各种物资在经过一番初步的清点之后,诸部蛮酋们便按照各自的出兵时间和出兵人数都能分得数量不菲的物资。

为免诸部蛮人在领取物资的时候发生什么哄抢现象,需要由每一名蛮酋先到城主府去领取书令,然后再带领部下前往不同的地点去领取所奖赏的物资。

在这过程中不得随意在城中走动逗留,也不准随便向旁人打听所获取的物资多少。一旦违反了相关的规令,那可就要押后领取物资了。

这些规定倒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主要还是为了保证诸部蛮人都能领取到奖赏的物资,同时避免被别有用心者敲诈抢夺。

毕竟这些蛮人分属不同的部落,各自势力也有大小之分,大的部落总是倾向于剥削压榨小的部落,一旦因为这些财货争斗起来,那些中小部落难免要遭殃,这自然就有悖于李大将军的仁爱本意。

众蛮酋们对于这些规令基本也都能遵守,毕竟眼下正是氛围融洽喜乐的时刻。若非他们抱成一团并听从李大将军的安排,又怎么能够虎口拔牙的从北齐强军手中拿下柏亭城,并且有机会瓜分城中物资?

此番参加围城的诸路蛮兵有一万三千余众,分属于大大小小几十个蛮部,大的部落千数人,小的则就只有百十员。但无论势力大小,都有资格进入城主府领取属于自己的一份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