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347节(第2页)

如今祸乱江南之侯景,前亦有伪附我国之劣迹,你国萧氏主君引祸于国门之内遂生大乱,难咎旁人。但天下凡心存仁义之士,皆思安而厌乱,侯景之类贼徒则更天人共厌。

荆湘之争或谓梁国内事,外人无由置喙,但今湘东身为宗室之长,不思定乱反而急于操戈室中,观者能无心痛?此亦我国宇文丞相责问之义之所在,今观王领军风骨坚韧、忠勇慷慨,可见江陵仍有好臣,我若因私忿而作加害,岂非助贼兴乱?”

任谁在生死之间游走一遭,心情怕也难以保持淡定。

王僧辩之前听到李泰那般忿声,本以为此番怕是要凶多吉少了,却不想转眼间对方声言笑容又如春风一般温暖和煦,甚至还对他诸多夸奖赞扬,前后态度之转变较之自家大王还要迅敏流畅的多,心情激荡之下,王僧辩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应,唯是垂首流涕。

在将自己外袍披在王僧辩身上后,李泰便又拉着他直向堂中走去,待到入堂之后,各自分定坐席。

这会儿王僧辩才有些回过神来,不敢入席坐定,仍然跪拜堂中,向着李泰哽咽说道:“罪徒前事疏忽,有负大王遣用,有累李大将军失义于人,纵得原宥、心亦难安……”

李泰闻言后便又微笑道:“此事的确不能轻易揭过,湘东王所使非人,我另具书问之。王领军你临事失误,同样也罪责难逃。若据罪实以论,我擒而杀你亦无不可……”

王僧辩听到这话后又不由得一愣,他是听到刚才李泰言辞对他颇有赏识,自觉得再认罚三十大板估计这件事也就能揭过去了,却不想到对方竟然还是要喊打喊杀。

李泰观其惊愕神情,便又不无恶趣的继续笑道:“但是前言江南仍有贼患未平,百姓仍然深受虐害。我虽然不食梁家爵禄,但秉持仁义的心怀也是至纯。南朝人物所见亦多,但真正能够忠勇当事者,至今所见,王领军一人而已。大乱之世必有应运而出之人,此言或许便要应在王领军一身……”

“大将军如此盛赞,僧辩实在愧不敢当!前者勤王无功,心实悲怆羞惭,只因自觉此身仍有杀敌之力,所以才苟活人间。若果真能够平定贼乱,僧辩即死何妨?”

听到这位李大将军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王僧辩一时间也是颇感惊喜振奋。如今的他只是藩王麾下一名部将而已,而李泰却已经是屡败强敌、名满天下的名将,能够得到如此人物的欣赏看重,对王僧辩而言自是一个大大的鼓舞。

听到王僧辩这一语成谶的回应,李泰也不由得暗叹一声,旋即便又说道:“王领军此身仍待平贼,所以进一户中儿郎入我门下抵命听用,这并不过分吧?”

驱弟逐兄

“这、这……犬子何幸之有?竟能从事人间英流!”

王僧辩听到李泰所提出的这个要求之后便稍作错愕,但在过了片刻后顿时便又一脸惊喜的回答道:“户中拙徒确有几员,或无才力可称,但是秉性纯良、勤奋好学,若得大将军教导任用,必能竭诚效忠!”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实在是让王僧辩始料未及,这会儿心中除了满满的诧异之外,便是按捺不住的惊喜。倒不是说他有心投靠北朝,而是李泰对他所表露出来的欣赏与宽恕,对他个人而言不异于灰暗天空中一缕明媚的阳光,让他迷茫低落的心情都因此大为好转。

王僧辩虽然出生在北朝,但从少年时代便随父南投,而后便担任湘东王门下属官长达几十年之久,单从时间上来说,主仆之间情义可谓深厚无比。

但是湘东王这个人,性格刻薄之余又喜猜忌,鲜少有人能够受到其推心置腹的信任。王僧辩在事王府中多年,一旦言行稍失其意,仍然不免要受到严厉的训斥与惩罚。

从事多年,如果说湘东王一些刻薄的表现已经让王僧辩有所习惯了,那么真正有点超出他为人处世原则的便是在侯景之乱后湘东王并不急于定乱却热衷于兴起内战、铲除异己的做法。

当然这做法从湘东王角度而言也没什么问题,河东王萧誉自有取死之道,对于其人之死王僧辩倒也并不觉得有多惋惜,但是他却不想成为内战中残杀宗室的刽子手,尤其主公是湘东王这样一个人,这就让王僧辩不只名节上受到玷污,而且还一直身处政治危险之中。

湘东王这个人爱好名声,表面上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但其实嫉贤妒能、阴狠毒辣。如今需要依靠王僧辩来铲除宗室中的异己,来年就很有可能将罪过完全扣在王僧辩的头上,以维持自己的好名声。

甚至不用几年之后,单就眼下来说,湘东王已经在这么做了。为了回应西魏的问责、平息对方怒火,直接逼迫王僧辩前来沔北负荆请罪。

而据王僧辩所知,除了他们这一队人员之外,江陵方面便无作其他任何的人事布置,换言之他们这一队人进入沔北之后,是生是死便完全的不由自主,而是要听凭对方的心情。

尽管王僧辩刚刚率兵打赢了一个胜仗,攻克长沙并夺下了湘州,但仍被湘东王毫不留情的给推出来顶黑锅。

虽然湘东王刻薄寡恩,但王僧辩也只能默默承受。他半生履历都在湘东王府,说好听点是王府大将,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湘东王门下奴仆罢了。离开了湘东王府,他并没有什么威望和实力能够自成局面,反而还会背负一个背主老贼的恶名而处处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