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343节(第1页)

之前李超刚刚来到关西的时候,广陵王元欣便信誓旦旦表示一定要为李泰他兄弟作成一桩良缘婚姻。如今李超所娶的也正是元氏女,淮安王元育之女。

这一脉元氏宗室同李泰他们一家也并不陌生,淮安王元育的姐姐嫁给清河崔氏崔仲文,而崔仲文正是李泰他们的表叔。之前一家人在河北时,便寄居在崔仲文的兄长崔棱家中,受其关照良多。

广陵王为李超提供了好几名适龄的元氏少女作为备选,而等到家人们来到关中之后,父母才因清河崔氏这一层渊源而决定与元育一家亲上加亲,敲定了这一门亲事。

如今的元氏虽然身上那一层宗室光辉越来越黯淡,但在仍然比较崇尚门

风光独好

今年台府并没有什么出巡计划,而新开拓的汉东等地也需要强臣镇守。所以在喝完二弟李超的喜酒之后,李泰便要准备返回荆州坐镇了。

不过在离开之前,他还需要跟台府就荆州总管府的人事问题进行一番深入具体的沟通,以保证彼此之间能够维持一定的信任和默契。

宇文泰也一早就在台府中等待着李泰,并且将其他的事情全都暂且延后,专门与李泰探讨荆州人事,台府几名上佐也都悉数参加,足见台府对于东南局势的重视。

待李泰来到台府之后,彼此间也并没有多作寒暄,宇文泰率先拿出一份南梁邵陵王萧纶向西魏投诚请降的书信,然后便笑着说道:“梁国宗室来投总是一喜,但伯山对于东南情势才了解最深,依你所见,朝廷有没有接纳其人投降的必要?”

李泰两手接过这一份降书,然后便仔细阅读起来。这件事他是知道的,因为降书本就是经荆州总管府递交上来,除了荆州总管府之外,台府在东南之地也没有别的途径接触南梁人事。

不过为了避嫌,李泰并没有私自打开书信提前阅读,因此今天他也是

达摩除服

华州北部的夏阳山,由于台府在这里设置诸多冶锻工坊、为大军锻造甲械器杖而变得兴盛起来。

原野上一群人策马而行,很快便从平原地带驰入山野之间。由于此间乃是军工重地,所以防禁也要比别处更加严格一些。这一队骑士们入山不久,便在一处山隘前受到了阻拦盘查。

“来人止步,前方禁行!”

此间一名戍主手中佩刀一横,站在戍堡高高的墙头上向下俯瞰,指着这一行骑士们威风凛凛的呼喝道。

被亲兵们簇拥在队伍中的李泰并没有因此动怒,只是抬手示意梁睿入前将表示自己身份的符令信物向对方稍作展示。

那戍主仍然傲立墙头,等待着手下卒员将李泰的信物递交上来,略作垂眼打量,神情顿时一惊,旋即便如同一股狂风直从墙头卷下来一般,很快便冲出了戍堡的大门,向着李泰大礼参拜道:“不知是李大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大将军恕罪、恕罪……”

李泰懒于这名戍主计较失礼,只是笑语说道:“我等此行并非是往诸冶去,故长乐公墓葬北山,公之嗣子若干达摩于此结庐居丧,近日业已除服,所以前来迎接。须得于此借道而行,还请营主略行方便。”

“方便、方便,如何能不方便!”

那戍主闻言后便连连点头说道,眼见李泰态度如此和气,便壮着胆子入前想要为其牵马,但拱卫左右的骑士见其贸然靠近,各自冷哼一声,手掌已经扶上了佩刀刀柄。

气氛陡然变得肃杀起来,而那戍主在感受到气氛的变化后便也连忙停住了脚步,旋即便又不无尴尬的讪讪笑道:“大将军壮功惊人,某等驻守关中的闲卒们都无不盼望能够追从大将军建功立业。今天在这里幸逢大将军,着实激动难耐,大将军当真风采无双……”

见这戍主惊怯中又带着几分激动的神情,李泰便笑语道:“关西男儿多英壮,前未共事也不足为憾。来日犹长,总会有同赴战阵、并肩作战的机会。”

戍主听到这话后便用力的点头,一脸振奋的表情,旋即便带领着部下几名兵卒行走在前,一手持刀一手持杖的为李大将军开道,劈砍清理那些蔓延到山道上的荆棘藤蔓。

若干惠大统十三年年中去世,之后便被葬在了华州北山中,而后他的儿子若干凤便共诸亲信部将们结庐北山、墓旁守孝,如今已经是大统十六年年初,一晃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当李泰一行人将近墓园的时候,早有若干家的族人等候在此,然后便引领他们继续前往。转过前方一道山丘,山谷变得开阔起来,并有一道溪流贯穿其中,溪流北岸有着一排十几间茅舍,当中则是一座硕大的毡帐。

结庐守墓本是汉人礼俗而非鲜卑风尚,毕竟游牧生产本来就风险颇高、收益并不稳定,若真这么长时间不作不产,那别说先人了,估计后人也得凉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