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330节(第2页)

这样的情况显然不符合慕容绍宗之前的规划预期,暂且撤离沔北、等待更佳的时机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这些也只是李泰自己的推测,真实情况是否如此他也不能确定,总之无论如何还是要维持之前的计划,率领部伍进驻方城。

两天后,李泰终于率部抵达了方城,旋即便组织军民将城防修缮增强一番。

与此同时他也并没有放弃针对慕容绍宗所部人马行踪的查探,但是随着彼此距离的拉远,斥候查探的效率也降低下来,只能确定慕容绍宗的主力似乎是向南面移动去了,应该是放弃了此番针对沔北的军事行动。

看起来沔北此番危机算是结束了,但李泰心里却轻松不起来。他自知一旦被这种经验老到又充满耐心的乱世雄杰盯上,危险便会一直的如影随形,短时间的安宁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安全,只要己方稍有松懈、或者慕容绍宗在别处势力得以增强,下一轮的危机便会随时到来。

有了这样一头嗜血的猛兽在周围游荡,想要确保安全,只能打起精神并且预留足够的应变力量。而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慕容绍宗,李泰就不敢全身心的投入到别的事情规划中去,做起事来必定会束手束脚。

这自然是李泰所不能接受的,哪怕是寻常时节都要讲上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李泰深知接下来的几年将是南梁、尤其是江汉之间形势变化最大的时节,他正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竭尽所能由中攫取最大的利益,怎么能容许自己身处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而坐视大好时机的流逝!

或许在慕容绍宗看来,这一次兵进沔北只是一次寻常的试探之举,既然沔北暂时不算是一个上佳的劫掠对象那就转去别方。

但他这一行为却触伤了李泰最核心的计划和利益,直接将其视为生死大敌,不肯简单翻篇。

李泰又在方城驻守了旬日光景,慕容绍宗并没有再引部杀上一个回马枪,其主力似乎是游荡到了豫州境内。而沔北后方则是捷报频传,杨忠率部擒获柳仲礼,之后便转战随陆之间,凡其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在得知柳仲礼已经兵败被擒之后,其人原本安排分守各方的部将和诸随陆土豪们纷纷向杨忠献城投降,整个汉东地区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激烈的抵抗,便已经渐渐的被收入囊中。

确定危机暂时解除后,李泰便在方城留下两千人马、以部将史静驻守方城,自己则率领其他的将士返回穰城,准备全面的接收汉东新占领地区。

当李泰返回穰城的时候,正逢杨忠引部自随郡返回,并将柳仲礼等重要的俘虏和降人们送回荆州。

“恭喜杨开府,经此一战必当名满天下!”

李泰亲赴城外迎接杨忠,彼此见面之后便上前笑语说道。

杨忠此番出击战果可谓辉煌,所攻占的领土几乎仅次于王思政兵进河南那一次。李泰夺取汉中还算是收复,而此番得据汉东便是不折不扣的开拓新疆土了!

杨忠自然也深知这一系列战绩的分量,听到李泰这么说,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他这会儿也向李泰抱拳说道:“此战能够得功,全凭总管运计周详、授用末将,忠一身技力有可取代,但总管宏计定策才是真正的无可取代。末将得从麾下,协成大功,亦倍感荣幸!”

彼此互相交流吹捧一番,等到军伍入驻城外军营之中,他们才又一起入营,检点此番人事收获。

此番收获最大的自然是广阔的汉东领土,其中重要的竟陵、安陆和随郡等城池,都由留守荆州的崔谦分遣部将前往接收,但为了避免新占领地区的士民群情抵触,之前主动投降的官员和豪强们仍然留事各城,协同防守。

李泰之前出任荆州的时候是带来了不少部众,但由于之前主要还是专注经营荆州内政,因此许多门生部将都闲养在穰城中。可是如今随着控制的领土陡增,这些部将们也都纷纷调用起来,各自驻守一方城邑。

对新领地的接收和管理、最终融为一体,是一个漫长且系统的过程,倒是不需要急于一时。在将所攻得的诸州郡各自所献图籍翻看一番后,李泰才又开始召见俘虏和降人们。

这当中首先要见的自然是柳仲礼这个南梁名将,只不过柳仲礼有伤在身,又被杨忠带着转战随陆而得不到妥善的治疗和休养,如今就连自主行动都做不到,须得用担架抬入帐中。

李泰自帐中站起身来,望着被甲卒们抬进帐内的柳仲礼,眼神中颇有好奇。

柳仲礼精神有些萎靡,脸色苍白、病容很重,在得知将要面见荆州主将后便也勉强打起精神,入帐后见到李泰,眼神便有些僵直,一直盯着瞧了好一会儿,等到甲卒将其放入席中不小心触碰到其后背箭伤,这才突然疼得倒抽一口凉气,并且收回了视线。

“久仰柳侯之名,今日总算幸得一见。帐中陈设简略,非是华堂雅席,还请柳侯见谅。”

李泰见柳仲礼行动举止都有不便,于是便率先向其颔首笑语道。

柳仲礼眼见李泰态度尚算和蔼,忍着痛作揖见礼道:“败军之将,愧称旧名。李大都督西国名臣,某亦闻名有时,今观大都督仪容风采,当真威盛有若神明。败于如此英流手下,某虽难免惭愧,但亦知败有定数、枉叹奈何。”

能得到敌国名将如此赞誉夸奖,李泰自是颇感喜乐,但当想到这家伙并非只是败于自己手中,上次在建康投降侯景时或许也是这番说辞,心中的快乐顿时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