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08节(第3页)
此番遭遇虽然有惊无险,但对他这样一个地方豪强枭雄而言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耻辱,简直就羞于回想,一些无关紧要的知情人也都被以各种理由驱赶出了自己的视线。
可当家人问起该当如何处置那些随他返回安康之人的时候,李迁哲心里还有些拿不定主意。
“岳阳王竟敢遣员入境将阿兄擒走,可见其人小觑我家至极。他勾结敌寇、羞辱边将,行迹狂悖至极,早晚必有灾祸降临!我家安守此境,山野所出足以自养,阿兄实在不必与这种人阴谋共事。若真有灾祸降临,岳阳王也绝不会体恤包庇我家,诚宜敬而远之!”
李迁哲的兄弟李显在听完兄长的经历后,便极力反对兄长遵守那什么狗屁盟约。
在他看来,岳阳王从一开始就显露出对他们家的轻视,并不将彼此放在平等的地位,若果如所言此事当真牵涉巨大的利益,其人也未必就会遵守决定均分利益。
特别在熟悉如今南梁政局的人看来,岳阳王这一身份本身就蕴含着一个不小的危机,其人又行此离经叛道的事情。
对一般渴望出头的人而言或许可以用生命投注、追随其人豪赌一把,但他们李氏在安康经营数代之久,自有立身之道,实在没有必要沾惹这一汪浑水!
李迁哲在听完后也不由得叹息道:“当今至尊越老越昏,之前轻信北虏而轻启边衅、冒进淮北,又所用非人,以至于军败辱国。国中则分任诸王各据形胜,妄图以子孙驾驭群雄,却忘了乱阶生自庭内的道理。
历数前朝,无不宗子内乱、各自交战,而后为外人所趁!梁家户中亦无大德,观岳阳王行径,恐怕也不免于此。敬而远之,的确是能免受牵连。”
听到兄长也认可自己的分析,李显又开口说道:“那么我便将随同阿兄返回的那些贼奴沉入汉水,料那岳阳王做贼心虚,也不敢再来挑衅生事!”
“且慢!”
李迁哲闻言后却摆摆手,略作沉吟后才又说道:“岳阳王诚然不足与谋,但与之共事者西虏李伯山,望去不似俗流,言行皆有章法,处事也不失英明。因有此人谋事,我倒觉得不妨试上一试,若是行事并不顺遂、所得也不如预期,再作抽身也未为大害。
山野所出,终究有尽,物事流通才能无穷。岳阳王虽然满腔荆棘,但也不失机敏,其人尚且愿意听从李伯山所计,我又有何不敢?如果真能行事顺利,也可为我家再开一资业源头。”
“西虏地狭民困,常年受制于关东。那李伯山不过是一时走运的幸徒,于其国中尚且不算势大强人,岳阳王在国中尚且还有血脉之尊,此徒值得阿兄这般看重?”
李显听到兄长对那李伯山的夸赞,忍不住便皱眉说道。
李迁哲听到这话后又笑了起来,旋即便又说道:“照理说你所言不差,虏廷分崩之后西人继其贫弱,艰难挣扎也只是自保不死而已。李伯山虽是其国一时之选,放眼天下也谈不上翘楚二三。但此番与之相见,我却颇有为其折服之感,想要借道共事、且观其人。与其友善,固然不能身受大益,但总也不是什么坏事。”
听到兄长给出的这个理由,李显不免一阵无语,但也不由得心生好奇。他从小便将兄长视作自己的人生榜样,还是
颍川将危
最近荆州不请自来的并不只有李迁哲之弟李显一行,还有颍川的王思政也派遣使者来到穰城拜访李泰,分别是王思政的长子王元逊、部将郭贤,还有之前一度曾经隶属于李泰,如今仍然留在河南辅助王思政的赵刚。
李泰近来正忙于巡视境内诸乡垦荒春耕事宜,随员们游弋乡野时恰好遇到他们一行,便直接将这些人引到了李泰的行营所在。
“见过西河公!”
行营中,几人阔步上前向向李泰见礼道。
李泰向几人一一颔首致意,最终视线落在赵刚身上便笑语道:“赵车骑,一别数月,体中何如啊?”
赵刚微笑着对李泰的问好略作回应,旋即便又忍不住说道:“末将旧年也曾出入荆镇各方,较之如今却是大不相同。所见乡人垦荒于野的情景比比皆是,不复往年的旷野荒凉。料想必是西河公入境之后频兴善政、奖耕励农,守此以待,此乡复兴有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