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279节(第2页)

李泰向对方颔首以应,来到营门前后便吩咐随行高乐等沿河将战马放饮一番,自己只带十几名随从在郭贤的带领下进入营地中。

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中军大帐所在,大帐外一名身材高大、身着旧袍,髯须搭理颇为整齐的中年人在众人簇拥下站在门前,见到李泰行来,远远便抬手相召并笑语道:“李伯山,记得我吗?”

“末将见过太原公,旧年恒农匆匆一见,不意转身便是数年至此才有重逢。太原公风采如昨,末将记忆犹新,怎敢遗忘!”

面对这闻名天下的名将,李泰自不敢倨傲待之,听到这话后便抱拳作礼,笑语回应道。

王思政见到李泰看起来也很高兴,抬起胳膊来拍拍李泰肩膀,口中仍是笑语道:“李家儿郎,音容美观,让人一见心欢,也懒再计较你贪功冒进、碍我谋计的劣迹。只是稍后入席要多饮几杯,总要让我帐下儿郎积郁之气得有疏解。”

李泰听到这话后,脸上笑容陡地一敛,微微侧肩避开王思政拍他肩膀的手掌,旋即才又说道:“太原公言甚不平,让人不解。末将奉命入此助济,所为正在于此,公若有事不妨直言,纵然末将力有未逮,国中另有贤能可用!”

王公雅量

王思政大概也没想到只是一言不合其意,李泰当时就敢跟他撂脸子,脸上的笑容便略显僵硬,几息之后脸色便也沉了下来。

“少年勇猛敢当,是一件好事,总是胜过了许多无所作为的膏梁纨袴。年初知李伯山壮功于晋阳,我也曾与群众感叹后生可畏。但若只是一味的勇猛,临事不审利弊、不分轻重,勇而无谋同样也会累事!”

过了一会儿,王思政才又抬眼望着李泰沉声说道:“少年得志、势位居上,难免傲气满盈。更何况李伯山确是实至名归,自然更难听取旁人劝告。如果你觉得自己并不是贪功冒进,所战河桥确实合乎国势,大行台为何不将你留用河桥,反而驱逐此间?”

那是因为老子主动授人以柄,好找机会撤离河桥啊!

李泰听到这里,大约明白了王思政的意思。无非跟自己之前想法有些类似,埋怨他在河桥方面打得太认真、突破太大,以至于引导霸府将更多力量投入于河洛,对河南这里则投入不够、进行了冷处理。

可问题是大哥你搞清楚,最先自作主张的难道不是你?老子就是牛逼,一口气干下河阳两座城,可你却连长社城这大澡盆都还没进去,还说老子有勇无谋!

王思政自是听不到李泰的吐槽心声,仍是自顾自的皱眉说道:“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先王西狩以来,势力便东强西弱,多年来成败累积也只是堪堪维持而已,并无一战荡贼之力。

此番贺六浑身遭天弃、其子不能悦洽群众以致侯景作乱于河南,乃是天授良机,须得善加取舍、谨慎运计,削贼壮我,而后再耐心经营,破贼便不谓难事。

关西狭隘贫瘠,难为大计运图。若能顺势收取河南诸州,丰美水土掌握在手,三年耕而必有一年之食,此国运壮大之恒计,以西克东之枢机!

可恼贪功武夫,全无大局计议,趁势而冒进,贪功以妄取,招引诸军再聚河桥,妄图以速攻短战以决胜负。贼势未败,礼不伐丧,想来你还在沾沾自喜于河桥前功,却不知此举是如何的不智!”

讲到这里,王思政望向李泰的眼神也变得冷厉起来,而这眼神和语气也让李泰恍惚间觉得自己莫非真的成了社稷罪人?

王思政作为后三国名气最大且事迹彪悍的几个人之一,李泰也曾设想过与之相见会是怎样的情景,会不会有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最起码也得是神交已久、相见甚欢。

不过他也着实没想到,这

竖子欲死

颍川城外沟壑纵横,到处都残留着大军过境的痕迹,随处可见各种营垒防事。

原本南北走向的洧水河道在流经此间的时候转为东西流向,城池便坐落在河道南岸的平野上,规模并不算大,城池的周长也不过七八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