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65节(第1页)
此时摆在前路人马面前的,是一条两山之间的梭形山谷,山谷最宽处一里有余,长也有数里,两侧山壁陡峭且植被茂密。黎明时分本就光线微弱,使得这山谷仿佛一张随时准备择人而噬的黑色巨口。
本着小心为上的原则,李泰并没有立刻带人进入山谷,而是在其西侧谷口停留下来,休息了约莫有半个时辰,韩雄也带着一队亲兵从后路追赶上来。
“前行出谷过了前方隘口便可抵达渑池境内的谷水河谷,彼处有东贼所设军镇阎韩城,其城地当河谷要道,乃西行东出必经之路。前时末将曾经遣员查探彼之虚实,得见城民尚有三千有余。”
韩雄对此间敌情了如指掌,在向李泰介绍一番后又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思路:“阎韩城地势易守难攻,但末将知有别道可以绕行此间行入城东,若遣一队精兵塞其东道,便可左右夹攻。但若不能短时间内将城池攻克,待到谷水下游关城守军增援至此,反有断我前臂之危。”
李泰今年戎行各方,对于这样的河谷地形也多有经历,自知此类据点最是让人头疼,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攻克的话,哪怕围堵数重都很难将之攻拔下来,往往就要沦为消耗战。
韩雄提出的这个作战方式倒是能够极大撼动守城人马军心,可如果不能速战速决,那么深入敌城后方的人马必然要遭受两面夹击、处境凶险异常。
略作沉吟后,他便着员将贺若敦召来,将情况向其略作讲述后又询问道:“敢不敢东去阻敌?”
“郎主放心吧,只要这些豫西卒不惊惧引错道路,仆便直去东道,杀透贼城!”
贺若敦闻言后便大笑说道,全不理会韩雄那挑眉怒视的眼神。
李泰瞧着这一幕又不由得暗觉好笑,旋即便又让贺若敦挑选三百名精勇战卒共韩雄所部一队精卒凑成五百人战队,又分给贺若敦三十副长刀重甲。倒也不是不舍得多给,只是携带重型武装多了势必会影响机动性。
猛将如虎
又是一个平安无事的清晨,城头上值夜警戒的兵卒们打着哈欠揉着睡眼,心内暗自庆幸着。
作为东朝防戍边镇的守卒,他们这些人的任务同样也不轻松,尤其是侯景作乱以来,他们一边防备着来自西面的偷袭进攻,一边还要警惕后路,各自心里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此间守卒有的是晋阳方面派驻的晋阳兵精锐,有的则是河洛当地百姓。但无论出身如何,为了防止他们逃窜投敌,早多日前便有军令将他们的妻儿家眷向后方关城转移,同时也能让他们心无旁骛的守城作战。
一直等到天色放亮了好一会儿,城内升起的炊烟都已经散尽,换防的甲卒们才姗姗来迟的登上城头。城头上早已经饥肠辘辘的军卒这才得以解甲缴械,各自走下城头归家用餐。
然而很快这种平静便被打破,伴随着城外岗哨处急切嘈杂的鼓角示警声,有一队甲兵正沿河谷自东面向此奔行而来,一边奔行着,口中还不断发出暴躁的喊杀声。
分布在河谷沿岸处的岗哨有一些兵卒没来得及撤回城中,便被这些突然出现的敌卒砍翻在地,那血腥的画面顿时让人心跳加快、精神绷紧。
“怎么回事?这些敌卒怎从东面杀来?难道是关城已经……”
刚刚登上城头的守卒们这会儿也是震惊不已,尽管所见敌卒只有几百众,但因敌袭发生的太过突然,且敌踪出现在他们意料之外的方位,一时间不免有些慌了神。
这时候一名守城督将快速登上城头,向下略作俯瞰然后便大声吼叫道:“快、快作狼烟示警!”
崤山山脉中峰岭林立,狼烟示警的效果其实并不怎么好,但也是为数不多能够快速向远处友军传递军情急报的一个方法。
就在敌军继续向城池冲来的同时,众多的守城军卒也在兵长们导引催促下快速登上了城头,但想要建立起有效的防御反击阵线却还需要一段时间。
因为过去这段时间里,他们主要防备的还是来自西面谷水上游的敌人,故而弓刀锋矢土木等器械物资也多存储在城西以备敌袭直取,却不想敌人是从东面杀来,尽管数量并不多,但这乏甚布置的东面城门却仿佛袒露在敌人面前。
“须防贼军疑兵之计,器械物资量取足用即可,不要滥运出来!”
一名身形矮壮、手扶佩刀的将领快步来到城西仓库外,对着带领甲卒来到这里拿取军械的兵长们大声喊话道,此人便是此间镇城督将、名字叫做徐卫,乃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北镇老兵,并没有因为这突然发生的敌袭而自乱阵脚,心中仍然不失定计,并且很快便想到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