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唐挽歌女主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朝帝业 第220节(第1页)

李泰也比较好奇眼下的玉璧城中有什么短板,便又开口说道。

“家兄坐镇玉璧已非短时,人物储蓄倒也颇有规模。更兼河东百姓诸家捐力输物,对于阻抗东军还是颇有信心的……”

韦孝固先将玉璧城当下的情势简单交代一番,这一点倒也不出李泰的意外,只看韦孝宽谍报工作如此出色,可见日常必也军备严整。河东诸大族也都有唇亡齿寒的觉悟,势必不会坐视韦孝宽孤城独支。

所以宇文泰没有让霸府制定对玉璧城的增援计划,倒也不是完全的不负责任。为关中阻挡来自东魏的军事压力,本来就是玉璧城存在的意义。

“此番东军动员兵力极多,接下来的战事恐怕是要旷日持久,是故城中储物势必要周全谨慎,半点储力都不可轻易浪费……”

李泰听到这里便也点点头,玉璧城虽然地理位置绝佳,但城池规模毕竟有限,在保留守军生活和作战空间的同时,还要储备各种必须的军事物资,这战前的种种筹备工作甚至直接影响到后续战事的胜负如何。

粮食作为军需储备的重中之重,同样也要大宗储藏,但是一般的粮食占用空间实在太大,那李泰庄园所产的军粮粮饼自然就成了当然之选。

虽然这些粮饼面世起来也多遭仿制,但今市场上公认品质最高、用料最足还是李泰家中所产。换了赵贵家那种能把整营将士吃的窜稀的,那简直就是资敌!

“我明日便要率部归返华州,韦郎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共我一起归乡,就乡输给玉璧城资粮,多少任取!”

大战前夕心态最是重要,李泰也不多说废话,只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玉璧守军的鼎力支持。

“多谢李开府、多谢!家兄传信有言,开府所造粮饼既可果腹充饥、久储不坏,更兼质地坚硬,紧急之际甚至可以充作器械物材使用……所以、所以是多多益善。”

韦孝固感激于李泰的豪爽,同时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至于回易的资款,当此情势之下,只能以城中前储粮物支给,且河东运力告急,可能需要开府遣员自往运回……”

这一点李泰也能理解,如今整个河东只怕都在忙于备战,当然没有闲余人力往关中输送物资。

他本来是打算免费资助,不过那些储粮留在河东也收储不易,若被东魏大军获取反而还是资敌,运返关中也比较安全。至于运力,他当然是不缺。

于是他当即便表示自己会安排人员运送粮饼前往玉璧,同时将玉璧城中粮食运输回来,不需要韦孝宽再就此更作分心。

韦孝固听到这话后便又连连道谢,有了充足的物资储蓄,即便关中无使大军增援,也有信心据城坚守下去。李泰这为他们提供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仅只是人力物力的输给,更是让他们京兆韦氏免于成为整个关中群众怨恨的罪人。

“大恩不言谢,此役之后若侥幸功身得存,李开府但有所使,合家老幼皆义不容辞!”

此行事情如此顺利,韦孝固感激之余,更要俯身对李泰作拜。

李泰见状后忙不迭将他搀扶起来:“韦郎实在是折煞我了,令兄外镇坚城,是为整个关西造福拒祸,我亦立身此间谋生,享此庇护,自当齐心共事。”

为了争取时间,李泰便先着令部下快马加鞭的返回商原通知筹措物资与参与运输的人员,而他在龙首原庄休息一日后,

人事日新

“末将韩果,见过李开府。开府时誉亦多有闻,此番能够追从开府奔赴北州,心中实感荣幸,此去任事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开府不吝赐教!”

李泰一行刚刚北上刚刚抵达洛水东岸的石堡防城时,后路又有一队人马追赶上来,为首是一名身形健壮的中年胡将,行入近前便向李泰叉手见礼并自报家门。

之前李穆便几向台府进言希望能解事归府,趁着此番东魏再将攻来之际,宇文泰便也决定将这心腹将领召回,取代李穆担任东夏州刺史的便是这个韩果。

李泰大队人马在乡里每天便要消耗不菲的粮草,自然越早赴镇越好,便也没有特意等待韩果同行,只留下口信请他速速北进。

“韩将军不必多礼,你进事多年、阅历丰富,主上特意着你同往,想必也是为的让我得有先事的智者可以仰仗。赐教实不敢当,少壮自当多劳,盼望能与将军推心置腹、共造功事。”

韩果同样也是武川镇人,曾经担任过贺拔岳的帐内亲信,论及资历自是远胜李泰,今次接替李穆出任东夏州刺史,官职上来说并不算是李泰的下属,只不过东夏州军事也要受李泰节制,也算是宇文泰给李泰安排的一个经验丰富的稳重副手,故而李泰对其人也要以礼相待。

他见韩果一行不过几十员众,想来是为了追赶自己一行而轻装简从,于是便又笑语道:“为了不误行期,人马不可暂顿于途,我会着员接应韩将军所部后师。”

“后师?没有啊,卑职旧领河东乡曲俱留彼境,唯此几十家奴追从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