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08节(第4页)
虽然说这一情况李泰想来在不久之后也能察觉,但梁士彦能够提前发现甚至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让李泰颇感欣慰。
他虽然是有一点先知的优势,头脑也算灵活,但也并不意味着就能算无遗策,因为失算而乐极生悲的情况也遇到不少,所以也是很希望下属当中有人能够为他查遗补漏。
梁士彦武力并不算低,而且才智不俗,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再加上他并非秦州当地人士,在这里并没有什么乡徒朋党,于是李泰便也放心让他加入到府佐的选募当中来。
当得知李泰不久之后便要开府,并不是为了州府选拔幕僚,而是为自己挑选下属,梁士彦更加的振奋不已,越发觉得自己慧眼如炬、选择了一位前程远大的好主公,因此对李泰所安排的事情也都分外尽心。
除了在诸乡士当中挑选优秀的才力,李泰还要组建一支人马跟随他一起返回关中,加入到府兵编制与作战序列中去。
独孤信在经由此番被偷家事件之后,也深感权势集中陇右一地不够可靠,乐见李泰将一部分人马势力引走进行分流,故而对此也无作限制,只要李泰能够组织起来,并且能够承担维持人马对的消耗,便任由他发挥。
不过李泰却并不打算直接在州军之中拣选人马,而是要在乡曲之中进行征选。
州军是独孤信所建立起来,其个人色彩太过浓厚,而且同陇右乡情脱节很久,难以代表如今的乡情秩序。
李泰倒不介意队伍当中有独孤信的部曲色彩,可眼下又不是没有重新拉起一支人马的余地,也就没有必要在独孤信麾下硬抠。
他想要组建的这一支陇右人马,既要精勇强悍,还要能够充分代表陇右乡情,将士们在他麾下建功立业,他也借由这一层关系而始终在陇右保持超然的地位和非凡的影响力。
这对李泰而言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早在独孤信还未归镇时,他便已经将此边乡土势力充分调动起来,先后有超过一半的豪强大户与氐羌胡酋听从他的调度,一度掌握了将近两万名乡曲壮卒。
在此基础上,李泰又逐一邀见那些大户族长与胡部豪酋们,表达了自己将要组建新军并带入关中建功立业的打算,这些人也都给予了程度不一的响应。
虽然并非人人都态度踊跃,但只要李泰开口,多少都会给予一定的表示。这也算是这段时间来李泰在秦州积威的体现,初步统计一番,便有了将近六千人马的规模!
这其中占比最大的,还是李泰在光明寺中所获得的僧兵与寺奴丁壮们,一番精选下来便有上千人之多。接着便是李允信这个大孙子所召集起来的他们陇西李氏乡里亲徒与部曲,同样达到了一千余人。
其他汉胡诸家累加起来,再加上独孤信由州军当中拨给的一批行伍老卒,便聚合成为一支五六千人的人马队伍。
不过这样一支人马的消耗同样也是巨大的,李泰虽然在光明寺中榨取了大量的财物物资,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又投入到了四方城的建设中去,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规划开支,剩下来的虽然仍是颇为可观,但也需要认真盘算花销。
兵贵精而不贵多,一支精兵的战斗力要远远超过了数倍有余的乌合之众。
李泰既无多多益善的兵法韬略,也没有足够的家底,于是在接下来便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精选裁汰,最终将这一支人马的规模控制在三千人出头。而且充分发挥陇右地域特色,这三千人尽数编为骑兵。
要在陇右挑选三千名弓马娴熟的精兵,倒也并不算困难,而且还是在此边十几家强宗部族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李泰每每在校场检阅,看到这些士卒们精壮气象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单就兵员素质而言,绝对是当世第一流的,拉上战场即刻就能奋勇作战那种标准。
这些人马所需要的甲刀与战马等武装,由州府承担一部分,各家自备一部分。
李泰当然也不会让此边各家出人出力的给自己搞事业,毕竟大家也都不是傻子,要激发他们的热情就需要给予足够的激励。
于是他便把即将竣工的四方城拿出来进行股份分配,诸家按照出人出力的多少,各自分给一部分四方城的区域,可以自己进行经营,也可以租赁出去来获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