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88节(第3页)
可当他跟着皇甫穆来到存放文籍故纸的库房后,望着那通排几间的大屋,还是有些傻眼:“这里难道尽是大统九年以来的仓曹事籍?有这么多?”
皇甫穆虽然有点不爽李泰,但也担心被其误会是故作刁难,闻言后便连忙摇头道:“这倒不是,只是之前诸曹文书并没有分类收储,全都收存在这写经场中,其中未涉机要者都与经书杂放一处,还需仔细整理搜索……”
“这里原来是一座写经场,怪不得墨韵浓厚啊!”
李泰走进这座大院里便闻到一股浓烈的夹杂着油烟气息的墨臭味,所谓的写经场便是专门抄写佛经的场所,自然少不了纸墨耗材。
他这里粗粗一瞧,只见联排屋宇,透过门窗还能看到许多正伏案抄写经书的写经生,左近房间加起来起码得有上百人,哪怕手工抄写效率低下,长年累月下来能够抄写出的经书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怪不得要用几间大屋来装。
这能折腾的事不就来了吗,只要把这写经场给裁了,剩下的灯油火蜡笔墨纸张兼人工花费也是极为可观啊。
可当李泰在了解到写经场经营的内情后,才知道自己还是浅薄了,这里哪是什么耗费人工物料的场所,分明是一个利益非常可观的产业!
钱途可观
在仓曹书吏们认真搜索翻找下,大统九年以来的旧事簿文卷被陆续整理出来。
不过正如皇甫穆所言,这些文卷多数都因为保管不善或是受潮、或是虫蛀,破损的颇为严重。即便有一些尚算完好的,纸张也变得薄脆缺乏韧性,已经不耐频繁搬运和反复展阅。
李泰见状后,索性也不再勒令返回直堂,直接当场办公,在这写经场里寻一空闲清静的房间,留下几名掌固小吏于此辅助答疑,然后便开始仔细阅览起这些文卷来。
皇甫穆在一旁观望片刻,见李泰一副埋首卷宗、心无旁骛的专注模样,虽不知其具体心意如何,但自己心里总算是平衡一些,便也不再留此打扰,自己返回直堂继续之前还没有做完的事情。
人在专注做事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当直堂中的皇甫穆再抬起头来望向堂外时,夕阳余晖正从天际西陲洒入堂中,直堂中的同僚有的已经完成案头事务,有的则正打算挑灯夜战。
眼见皇甫穆停止了手头上的事务,一旁等候的吏员忙不迭趋行入前,将今日事项汇总名目呈献案上。
皇甫穆将这些事情过目一番,没有发现什么纰漏,便下意识的摸向腰际准备用印,当手摸了个空后他才又蓦地想起来自己已经不再是长史,心内略感黯然,旋即才又想起来之前留在了写经场里的李泰。
“或许已经离开了……”
走出直堂后,瞧瞧天色已经有些昏暗,忙于案事大半天的皇甫穆自感饥肠辘辘,便猜测李泰可能没有耐心继续留在那里,打算先用晚餐再作询问,但想了想之后还是抬腿往写经场方向走去。
当皇甫穆来到写经场时,天色也已经彻底黑了下来,一些写经室中已经亮起了灯火。而之前李泰所呆的那个房间,则就更加的灯火通明。
皇甫穆迈步走进房间里,便见有十数人在房间中或坐或立、尽是仓曹官吏,一个个都敛息凝神,即便察觉到皇甫穆的到来,也只是颔首示意,并不发声问候。
皇甫穆见到这一幕,心自狐疑,转头往房间内里望去,首先望见的便是书案上堆成半人多高的事簿文卷,越过这成堆的文卷,才见到坐于案后的李泰。
“这些文卷、都已经审阅过了?”
瞧着那堆高达自己xiong口的文卷,皇甫穆有些不敢置信的发问道。
随着他这一开口,房间中寂静的气氛顿时被打破,李泰翻阅抄录的动作停下来,一直在旁边铺纸侍墨且观察学习的州府仓曹参军顿时一脸不悦的抬头斥声道:“谁在发声扰……皇甫长史、参军……”
皇甫穆没有理会那仓曹参军,推开案旁几人行至李泰席侧,又指着那堆书卷对李泰说道:“李长史已经将这些文卷审定?”